阅读与写作
阅读的作用在于打动你,引发你的共鸣,继而塑造你。
你会发现焦躁的心平息下来了,突然有种豁然开朗的安全感,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的体验的,是你从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在F小姐的电台中,有过这样一期节目,讲到我们为什么要读小说,这一期节目也是非常触动我。F小姐在青旅和一个妹子交流《同情者》这本书时,上铺大姐姐突然插了一句:哎,你们两个为什么会关心这种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会经历的事情呢?刚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是一愣。一时间也在思考为什么我要花时间去读这种我可能一辈子也遇不到的故事呢?但又觉得是由某种非读不可的理由的。她说这让她联想到了整个时代在当下的焦虑。人们更愿意去读教科书、读工具书,因为你能明确知道读完此书你将获得什么,这其实时人类对捷径的渴望,就好比很多人在大学时代疯狂逃课,只是划重点的那节课才会去听。但是文学和这种工具书刚好是反着的,它根本就不划重点。因为文学不提供捷径,文学其实就是想让你迷路。每部作品都是一个迷宫,每个读者都可以找到不一样的出路。她用电影《一代宗师》里的一句台词来解释读书的意义:
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本段内容节选自播客<而我想成为一个有趣的妞>)
《历史系男生》里有一段台词:阅读最美妙的时刻,就是当你读到某种你以为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的思想、感受、思维方式,发现与作者产生了共鸣,而你跟他从未谋面,他说不定都已经去世很多年了,但这感觉就像是书中伸出了一只手,和你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在读《查令十字街84号》时就有这种感触,书店为她寻书,作为回馈,海莲小姐也会寄送一些礼物,对方十分感激,但她却说:“我打心里头认为这实在是一桩挺不划算的圣诞礼物交换。我寄给你们的东西,你们顶多一个星期就吃光抹净,根本休想指望还能留着过年;而你们送给我的礼物,却能和我朝夕相处,至死方休;我甚至还能将它遗爱人间而含笑以终。”这种感受原来在60年前,在海莲小姐的心中就有。看到这里时,就会有一种遇到知己的兴奋,只想大呼一声,对,就是这样!
在说到写作也可以推至表达,白岩松说,有了“感触”不能立即“表达”,而是要去“追寻”——经历了足够漫长的“追寻”,等到一切成熟了,才会有完美的“表达”。如何在“感触”和“表达”之间加入“追寻”,我觉得是这个时代必须思考的。
的确,我们常常会落入“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窘境。沉淀之后,才会更加醇香。英国有一句标志性的话: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静,继续前行)。不仅仅表达,遇事也是一样,沉下心来,足够冷静,才会有好的效果。
但也不能走极端,我有一段时间也是很不敢分享,觉得需要沉下心来学习很久很久之后才可以去表达,所以拖到至今也没到我觉得值得表达的程度。但不是“懂”才可以交流吧?如果只有“懂”才可以交流,这个世界上99%的交流都消失了。正是因为不懂才交流,交流是懂的开始。看到这段话时,给了我些许表达的勇气。毕竟“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舆论与传媒
谣言常传遍天下,而辟谣也时常寂静无声。
有时误解扑面而来,是一小部分人要解气,而又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在围观解闷。可不管前者还是后者,当你认真解释时,没人细听,所以,解决就总是遥遥无期。
你以为是理性沟通,可常常被当成娱乐新闻,又让大家解一回闷。中国舆论场上总是在争斗、抢夺、站队并解气解闷不解决。
传媒应该具有五种功能:解闷、解惑、解气、解密、解决。解闷需要娱乐,解惑需要知识,解气需要分寸,解密需要勤奋和时代进步,解决需要影响力和耐心。
站在一个普通大众非处事件中心得普通人,能做的就是将趣味转移,不以此为解闷的谈资。少了带有自我情绪的观众和看客,离真相也许就能更近一步。
“无情政策的有情解读”。会解读的人,更容易得到社会的理解支持;不会解读的人,就容易引发负面情绪甚至对立、不接受。讲故事也是一样,最重要的就是将心比心,用感性的方式去传达理性。
我觉得与人交往也是一样,将心比心。很多时候处理交往问题并不像解题一样,正确就可以。如何用感性的方式去传达理性,是我必须要去学习的课题。
理性,保持方向的正确性;感性,保持情感的牵连。
健康与幸福
我们为什么开始关注幸福?
第一,是很多人吃饱了,还不困,就要想很多问题。
第二,我们向前走得太远了,把自己走蒙了。
所以,每年,都有这样一个月,去到一个能保证安静的地方,给自己发呆的时间,回到自己的内心,让自己了解生命。一定要休息,宁可少挣点钱,背后是一种对生命更透彻的理解。
“储蓄健康”比“储蓄金钱”更重要。
“储蓄健康”这个概念,是我在整本书中收获最大的一个点。人们会为了努力赚钱平明努力,加班熬夜;但很少有人会为了储蓄健康,而努力工作拒绝加班。这看似很矛盾,但其实也只是不同的选择而已。熬夜、吃垃圾食品在“储蓄健康”的概念下就和大肆挥霍浪费钱财一样,但往往后者却更让人心痛会叫人反省。
你刚按照长跑的目标调整好节奏和步态,却随时有人以短跑的速度冲进跑道,飞快跑完一段赛程,然后可能就离开跑道了。
你的节奏和心跳会不会被他干扰?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所以说,如果你将人生看作一次长跑,那就目光长远些,不用急,静下心来慢慢做;那如果你将这一阶段看作是短跑,那就努力拼,不必有所顾忌。长跑?还是短跑?都只是一次选择,做好选择就好好执行下去,这样来想,也就少了很多焦虑。
所谓上善如水,水的特质,是利万物而不害他,愿意往人们都不愿意去的地方去,不强攻,顺势而为。
自然而然,随遇而安。
教育与人性
教育不是让人性变“好”,而是约束人性中的不好。
我们都不可避免地带有“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逻辑观。
当我们关注公益、成为志愿者的时候,首先要明白人性是极其复杂的,没有纯粹的“好”也没有纯粹的“坏”。每个人心中都并存着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取决于周围的环境、制度和人,激活了你的哪一面。
二十四岁之前,看待问题只有黑白两面,面对争议,也只是简单的认为是在选择河的两岸,却不知道是有很多人在河里飘着,也许在逆水而上,也许在顺势而为,也许在奋力上岸,也许在犹豫不决。而站在河两岸的其实只是少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