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老师走进办公室,随口说了一句话:“刚上三节课就这么冻慌。”
我也随口一接,“动一动,就不慌了。”
这个“慌”突然引发了我的联想。我发现我们的方言中有好多带有“慌”字的组合。比如“疼慌”“累慌”“饥慌”“困慌”,等等。这里面的“慌”字要读轻声。从构词的科学性来说,本来这个“慌”只是个后缀,没有太明显的意义。但假如我们理解为它的实际意义也颇有意思。
“冻慌”,人在寒冷受冻的情况下,的确是会发慌,的确是很难镇定的。“疼慌”,身体上遭受了疼痛,自然也会发慌,慌得会喊叫,会咒骂,会捶胸顿足,简直要慌得不知所措了。同样的道理,人在劳累、饥饿、困倦等等消极状态下都很难心平气和,都难免要心慌意乱。
由此可知,我们的方言表现力之强,意味之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