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当谈到“失败”这个话题的时候,我自然而然想到的是这些年来自己在“口才”这件事情上所经历的种种挫折和缓慢成长。虽然一直在经历失败,但我始终没有放弃要练好口才这个目标,并且在加入口才训练营之后的这段时间,看到自己明显的进步。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那些出丑的经历,回顾自己的失败,认清它,克服它。我相信,自己的口才会越来越好。
记得初中的时候,我的朗诵还是班里大家认为很好的,语文老师也经常让我站起来读课文。有次学校组织朗诵比赛,语文老师就给我报名了。虽然事先我做了很多准备,也在纸上抄写了朗诵的内容。但到朗诵那天,面对全校师生,在麦克风前面开始讲的时候,我完全楞在那里了!浑身发抖,紧张得不得了,身上不停地出汗,声音也都是颤抖的。语文老师看我实在是没法坚持下去,就把我领下了台。那次的失败让我彻底对自己失望,一连好久都不能正常上课和活动。其实直到现在,那件事情在我的心里还是记忆犹新的。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前两天在学习Tom教练心理素质关的认知课时,我了解到因为这样类似的经历而形成的自然条件反射属于‘习得性无助’。但是当时不了解,也没有意识到。那以后每当我需要上台演讲或者当众讲话的时候,我都会特别紧张,不能正常发挥。
而我在读MBA期间的众多演讲和讨论所经历的各种磕磕绊绊可以说让我真正意识到自己在说话这件事情上真是太‘衰’了,真的需要改变了!我的同学们来自世界各国、五湖四海,一共45人,所有课程全英文授课,所有和同学的交流和沟通也都是全英文的。所有课程都是分小组进行学习的,课中和课后的小组讨论、做作业以及班级演讲都是小组的形式。这对于从小到大熟悉了传统填鸭式教训的我来说,真是非常挑战。还记得有一次是各小组轮流就自己的课题在全班面前展示。我们小组大家合力把PPT做好,并做了2次排练,每个人分一部分。我自己的部分并不长,总共4页PPT。到我们小组的时候,其他人都依次很轻松地完成了自己的演示部分,到我的时候我早已紧张得心砰砰跳了。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走上讲台的,声音颤抖地开讲了,讲着讲着就忘了下面的词了,同组的同学小声地提醒我,我才一顿一顿地把自己的部分完成了。刚刚讲完的时候真是如释重负,赶快跑回座位上了。后来我在回首那次演讲经历的时候,也想到其他同学的表现,尤其是那些也不太擅长演讲的同学。有的也讲着讲着忘词了,但是感觉他们并不像我这么紧张。他们会站在台上笑着,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或者说抱歉这块儿给忘记了,快速看了下自己手里的纸条,又接着讲。台下的老师和同学们非常宽容地坐着,并没有人发出任何责难或者嘲笑。所以,我想是自己太在意别人的看法了,太害怕出丑了。如果心态放轻松,应该表现会好很多。
上面这个亲身经历是在我学习Tom教练的心理素质认知课的时候从记忆深处勾起来的。回想起这些年自己在“当众讲话”这件事情上所经历的种种挫败,其根本原因首先是心里素质不好,其次是认知和表达能力的问题。对于自己的种种失败经历,以前我会非常自责,会非常懊恼,但是不知道该怎么提升,虽然也看了一些心理学的和演讲相关的书籍,收效甚微。对于‘习得性无助’,我现在明白了形成的根源,因此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去去正视它,并通过训练主动摆脱那种条件反射。现在,虽然自己的口才依然算不上好,但比过去的自己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参加口才训练营以来!
对于过去自己的失败经历,如果能早些认识并正视问题的根源,应该可以更早开始用正确的方式提升口才,更早建立对自己的信心。因此,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失败,首先不应该气馁,要冷静地分析下失败的原因。是自己做的准备不够,还是心理素质不好导致恐惧而影响临场发挥?在据说苹果开发布会之前都是提前两个月就把场地准备好,乔布斯提前数次到去熟悉场地。准备工作毋庸置疑是可以花时间去做的,越充分就越提升自信。心理素质不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去提升,就比如我们在心理素质关所做的种种挑战自我的训练。有一个技巧也是从Tom教练的认知课上学到的,叫“斯多葛”假设。当你对要做的一件事件充满恐惧的时候,可以设想一下自己这样做的最坏的后果是什么。对这个最坏的后果有了预期,那么即便没弄好,大不了也就如此,不会更坏了。这样反而更能放得开去做。
因此,即便生活中遇到了挫败,也不要把它当做自己的绊脚石,而是要正视失败并从中不断汲取教训,不断调整,最终会离成功更近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