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墨客看天下
都说它是新手入门书,我却从中看到了写作必备的思维

都说它是新手入门书,我却从中看到了写作必备的思维

作者: 拾光击 | 来源:发表于2019-10-08 14:04 被阅读0次

    最近看了一本入门级别的写作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书如其名,很小很薄,一个多小时就能看完。

    作者布兰登·罗伊尔,就读于哈佛大学,后在美国知名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其作品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五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2011年荣获"年度教育图书奖"。

    布兰登·罗伊尔通过多年的写作及教育培训经验,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整理了20个基础且重要的写作技巧,不仅适用于新手入门,经历过一定写作阶段的人也会时常拿出来翻看温习。由于是英文写作,虽然有一些内容与中文写作不太适配,但许多内容仍有很强的参考性。重温这本书后,我发现这本书表面谈的是写作技巧,但实际上投射出来的,是一种思考前置的写作思维。

    (一)几个实用的写作技巧

    先聊聊我在书中获益颇多的几个写作技巧。

    首先,这本书主要针对的是说明文的写作。说明文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写作形式了:公文、论文、报告、新闻资讯包括很多观点类的文章,都是用说明文的形式进行写作。而下面提到的技巧,是说明文写作中常见且重要,但经常会忽略的部分。

    “自上而下写作法”

    也叫“下山式写作法”,意思是将重要的观点及内容前置,按内容的重要程度排序,先写最重要的,其次是重要的,最后面的内容一般就是补充说明。

    这种写法最常见的就是新闻了,之所以要这么写是因为在纸媒时代,报纸的篇幅有限,报社编辑会根据版面大小对文章从后往前进行删减,这也就迫使记者们在写文章时,会将第一重要的内容写在最前头,防止重要内容被删减。

    而在如今碎片化阅读盛行的时代,读者们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将重要内容前置,文章能大幅度抓住读者眼球,作者也能借此快速向读者传递最想传递的内容。

    平行句式

    即一句话相似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方式表达,我将它大致地理解为排比形式

    打个比方,“我觉得,苹果好吃,梨不错,香蕉也很美味”这句话在生活中看来没有什么问题,但用于书面写作,特别是说明文中,就会显得有些冗杂。使用平行句式进行修改后,这句话变成“我喜欢吃苹果、香蕉和梨”。缩短了句子长度,显得更加简练易懂。

    万能结构

    书中还提到一个万能的说明文写作结构:表明立场-提出结论-列举原因-使用转折词总结。

    第一步,在文章开头表明自己写这篇文章的立场(或褒或贬或中立客观),再提出自己研究分析得出来的结论,接着使用事例、数字、图表等内容形式,列举出能论证这个结论可靠有效的各项原因,最后使用“但是”、“然而”此类的转折词对文章的不足之处做一下说明后,进行完美总结。按照这个框架写,输出一篇逻辑严谨、重点突出类型规整的说明文,也变得不是什么难事。

    简洁与细节的平衡

    一直以来,简洁和细节仿佛是两个不能共存的死敌,要简洁就得少细节,要细节就得抛弃简洁。但在这本书中,我得到了一个新的看法——简洁与细节两者本身并不矛盾。

    简洁是体现在用词上,要求每句话中的用词尽量少,达到简洁干练的效果;细节则体现在用句中,一个句子是一个层次,通过不同层次的叠加,将细节刻画出来。

    但“词语少、句子多”这个形式不是将一句话强行拆成几句话,而是将每句话提炼到能表达含义的最简模式,再将“最简”的多句话组成细节部分。

    排版设计

    这应该是许多写文章的人最容易忽略的部分了。很多人会认为,只要文章写得好,排不排版都照样有人看。

    然而事实上,人对杂乱的东西都有着回避式的条件反射

    一篇写得比较好,但没有分段、没有空行甚至连标点符号都用的很随意的文章;跟一篇写得比较一般,但用心地分了段、起了小标题、画了加粗的重点字句、段与段之间还空了行的文章,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无他,只是因为看起来比较舒服,没有负担而已。

    之前的工作经验让我时刻记着排版的重要性。包括现在写文章,我也会习惯性地给段与段之间空行,一段话如果太长的话也会想办法拆成两段,希望能给看我文章的人一个比较好的阅读体验。

    话到这里,说写作需要技巧,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但能否将技巧落于实处,还要看是否有思考前置的写作意识。

    (二)思考前置——写作必备的重要思维

    在书中,作者这么写道:

    写作包含四大支柱:结构、风格、可读性和语法,它们如同保持椅子稳固的四条腿。

    抛开语法方面,从结构、风格及可读性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到作者隐含其中的写作思维——思考前置。

    写作好比是呈现一个人外观的过程,结构是骨架,支撑起整篇文章;风格是血肉,填充出文章的真情实感;可读性是外貌,是人们看文章的第一印象。这三个支柱的关系,作者在写每一篇文章之前就应该有一定的思考:

    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怎么写这篇文章?

    结构怎么安排?

    应该用什么风格写?

    怎么提升文章的可读性?

    ……

    这些都是写作中切实存在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许多写作新手倾向于“灵感派”,即灵感来什么就写什么,没有一个合理的结构,也没有统一的风格,一口气写一长篇,回头一看,却连自己都看不下去,最后索性团一团,丢进垃圾桶。

    没必要,这么做真的没必要。与其一篇文章重写数次,不如将这些时间用来思考如何写好这篇文章,来得更划算实在。

    此外,不止是写作,思考前置是放之四海皆可用的思维方式。

    不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上,遇到头疼棘手的问题,都可以运用思维前置的思维方式,从思考事情的意义开始,到怎么做这件事,再到怎么将这件事做好,一步一步想清楚,再动手实施不迟。

    都说“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不好,在我看来,“想得太少,做得太多”反而更不好。将思考前置到动手之前,才是明智之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都说它是新手入门书,我却从中看到了写作必备的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eb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