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036385/0807701287b139e5.jpg)
也许我们已经工作许多年了,世俗的成功标准就是去追求财富和地位,它会让你的履历光鲜,它是最快让你获得鲜花和掌声,让别人听到你看到你的最好办法。而拥有权势的要素是,你得有人、财、物。
于是我跟着一群中年大叔们一起创业,建立自己的公司,这4年里的确让我的生活少了许多烦恼。但是很快我进入一种状态,对周遭的一切失去热情和兴趣。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很讽刺,难道非要不断地更换成与周遭的人一样的面具,以换取更好的合作和资源吗?
有时候,人们把面具佩戴得天衣无缝,连他们自己都以为在佩戴面具的过程中自己实际上就成了和面具一样的人了。
好在人的天性是积极主动的天性。
于是我自断臂膀,开始寻求生活的意义和真谛。
《月亮与六便士》早被引用得烂大街了,“满地都是便士,他却投头看见了月亮。”
难道我们真的要在意世俗的眼光,而用世俗的标准来给自己套上枷锁吗?
世俗给你一个角色,然后顶着这个壳,它让我们感到安全,并让我们找到某种归属,但这个壳是你自己所选择的吗?是你真实的意愿吗?
下面我打算说人话,
你可以尝试问下自己,我正在做的事情让我感到非常积极,热情饱满吗?
或许我们因为一些生活因素,也许我们还没有找到或者暂时不能做自己热爱的工作。
但这不能阻挡我们问问自己,什么是我必须要做的事情,什么是我要继续的?
也许我们正在求学和阅读,可以尝试问问自己,什么事情将会让自己很快乐,并且于人于己是有意义的?
我们向自己提的问题越多,回答和应用到生活中的速度越快,我们就越接近我们想要的。
成为自我专业人士,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学没有把关于自我认识、目标和兴趣之类的列为必修课,但我们仍然可以自己寻求,以免让自己走了错的路。
人生是一场耐力赛,不是看谁走得更快更精彩,而是看你能走多远。你见过在沙漠里奔跑的烈马吗?它一定是疯了吗?为什么最后马死了,骆驼活着走出了沙漠。
有人说,人生的上半场,是比谁更有钱,下半场,是比谁活得更久(健康、快乐和热情)。
我认为,最好的我们,是雌雄同体,能像男人一样勇敢地完成自己的梦想和生活,能像女人一样温柔地善解人意。因为学会勇敢和爱,就像欧若拉女神傍身,你的生活随时可以升起一片美丽的北极光。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36385/6f05f34eabb7111a.jpg)
回归正题,我阅读了职业规划、定位和励志的书籍和电影,不下200部,我找到一些线索。
1、如何找到自己的优势
什么是自己的优势?
梁宁说,那些让你不厌其烦的事情,就是你的天分所在,你可以用满足来衡量。例如,最让我满足的事情是?
《不要让你的努力白白浪费》的作者说,那些让你感到强大的事情,就是你的天赋。
优势搜索2.0是一个工具,也是一本书,它鼓励你多寻找那些让你感到强大的事情,记录它,并提高做这些事情的频率。包括阻止你的弱势,如果暂时不能解决它,你可以找出你的STOP战略,拒绝和停止,找人合作和转换视角。
例如,你阅读一页书,收获了知识,它让你感到很强大,那你可以多读几页或者以前一天阅读一页,你现在可以一天阅读2页,或者一周阅读两次。直到这件事情已经给成为你的习惯。
微习惯这本书,也是这种观点,寻找一件你可以控制的事情,例如身体健康,建立一个微习惯,例如每天做一个仰卧起坐,很快你就会超额完成,而且很容易坚持21天形成习惯。
通过微习惯的建立,我们逐渐在生活中体验到了这些的好处,以激发我们以更大的热情对这项事情进行投入,这是最自然不过的法则。
自律是提升执行力的很重要原则,但它有压抑的部分,它压抑部分有些只不过是再正常不过的人性需求。越压抑,越拖延。而找到你的优势,是一件很神奇并且循序渐进的事情。
不经过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我们在每时每刻,都可以向自己提问,这件事情是正确的吗?我正在用正确的方式做事吗?我所做的事情还要继续吗?我必须要做的事情是什么?越接近是否对错的拷问,我们将越接近自己的内在深处的灵魂。
越接近我们的内在深处的灵魂,我们就越清晰,我们想要什么?只有真正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有所成就。这个过程,只能自己帮助自己完成,没有人可以帮助自己。
即使你假借MBTI测试,房树人测试,霍兰德分析,DISC测试,职业锚,九型人格测试,甚至星座,纸牌占卜等,关于自我认知的书籍阅读,都不能帮助你回答,因为他们回答的是广泛的,普遍性问题,换句话说,它回答的是一类人,而不是你这一个人。你是独特的个体。世界上没有另外一个人可以完全克隆成你,除了你自己。当然,那些广泛性的回答,也是自我认知很好的入门办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36385/fef6fb087764317b.jpg)
哪些让你觉得不厌其烦的地方就是你的天赋所在?
哪些让你觉得感兴趣但有意义的地方?
哪些你经常会不知不觉做的事情?
哪些让你觉得害怕的事情可以尝试去突破?
哪些事情可以激励我们,去做然后我们可以去激励其他人。
虽然说,你知道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成了什么事。
但要做事情之前,总得搞清楚,为什么?
2、寻找我们做决定的原则。
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什么?我们的原则是什么?
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对自己越真实,我们越对这些原则越清晰,这些原则清晰,我们会越来越果断。
有选择综合症的人,可以多做这项训练,它让你越来越有责任心和果敢。例如,买不买一件东西,原则是今晚是否用得着。这体现了你对自己流动资金和库存的关注,也体现了你的活动频率是每天出门。但没有人可以帮你做这项决定,因为只有自己才知道,需要什么尺寸?到了哪个点?会让自己和大家都感觉舒服。
意志力是有限的,虽然像肌肉一样可以锻炼,越锻炼,越强悍。但决策也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如果我们所需要决策的数量越少,我们可以保持的精力越多。这需要一个梳理的过程。
我们可以减少我们决策的数量。要么提前计划,要么建立原则,依照原则行事。这是最能节省情绪和情感浪费的一个办法。当然你或许有更好的。
我们的灵魂最渴求的什么?我们不能因为某些扯淡的原因而出卖灵魂。
价值观就像原则,它左右着我们的言行和决策,
这些价值让你觉得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喜欢和厌恶的。
我们关注周围的人,关注我们的家庭吗?关注自己的健康或者自我的成功等等因素吗?我们必须找到是什么让我们做出了决定。
如果你有信仰的宗教,例如基督、佛陀等,他们会引导你想自我发问、祈祷或者忏悔,为善去恶,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些看似没有用的人文知识,会在关键时刻拉了自己一把。天使还是魔鬼,一步之遥。它很微观地影响了你生活的点滴,长成自己的骨血,属于铸魂的关键。没有灵魂,人形同丧尸走肉。谁都不想成为谁的提线木偶。
但我们可以书写自己的人生剧本,对81岁的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是多交些年轻朋友吗?这样就不怕看到同龄的朋友一个老去。对61岁的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什么?是不要怕学习新东西吗?你的孙子捣鼓的小玩意,你学会了一块玩?对51岁的自己,最想说的是什么?对41岁的自己,对37岁的自己?对30岁的自己?对25岁的自己?.......
以上这些,将成为我们长期坚持一件事情的信念。信念浇筑了我们的灵魂。
![](https://img.haomeiwen.com/i12036385/fbb16bdc485a153b.jpg)
3、我们的故事经历
我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故事,每时每刻都体现我们的好恶之情,每时每刻都培养自我擅长之处,发现不足之处。
假如我们不去花时间思考这一问题,不花时间消化我们所学的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那么我们将一事无成。
一年之中,无论何时,我们都要思考,什么是是非对错,什么是我想要继续的,什么是我想要应用到生活中的。
这微观的格物过程,我们可以借助日记。
甚至,借助他人的故事经历。
找到榜样或人物传记,找到他的闪光点,只是记录能激励你的那部分就好。慢慢地我们会积累起一个资料库——日记,应用于生活,以更积极的态度和更热情的生活。开始把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我们能够找到自己成功的定义。
找你自己的需求,我必须自己做去完成。我得明白,我想要什么?
什么是你必须要做的事情(非做不可的),去发现它,完成它,并为它而活。
在电影《无问西东》中有段泰戈尔演讲:你知道自己的内心吗?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对自己真实,不论我们是否有回报,无论他人是否感恩于我们。
忠于自我,成为自我专业人士。这种感觉就像,有种新生的感觉。就像一道光芒闪你的世界,划过你的天空,以前的黑暗将一点点被光明所吞噬,或者它未必全部被点亮,但它更像一片汪洋的星空,有一天,太阳会爬上整个天空,并且很快,因为它顺应了自然法则,让你的工作和生活都变得好玩起来……
我对新事物非常痴迷,它给了我生命力,它让我快乐和充实。
君子不器,用王阳明先生的话来总结就是,格物,致良知,然后知行合一。
素淀,陪你一起朴素沉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