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知道了很多道理,却依然没底气过好一生,总是遇到问题,原因可能只是学习过很多,但并没有深度的掌握。
之所以,我们学习一堂课后那一段时间内感觉特别好,但是很快就感觉到像是又回到了老样子,无力、困惑
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深度的掌握学过的东西,还停留在表层上,加上时间限制、环境等复杂因素,分享老师在短时间内也无法面面俱到的将一个知识点全部讲到,以及非针对性为个人定制的课程内容,只具有普遍上的适用性,不能完全匹配个人的深层需求,于是并不容易理解,导致掌握不了。
而且在学习现场时,有分享老师带领引导所形成的环境能量场氛围,所以在这段时间内任意感觉好,但要真正掌握一些东西,就需要深度的学习、训练、实践、感受、体会,才能领会和融会贯通,产生强烈共鸣,得到那些远远超出文字载体所能描述完整的信息,一些叫做“精髓”的东西,也才能消化吸收转化成为自己需要的东西,剔除掉不适用自己的部分,从自身提取些东西补充进来,实现最后心领神会、运用自如,才是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并具有一定时效性价值,内心充满了长久性的真实力量感。
我们去学习某样知识,也不用想着能全部一下子就快速学会,但是只要其中有那么一小部分内容,可能是某个点触发启发了你的灵感,解决了某个一直困惑不已的难题,使得思绪豁然开朗,这就够超值了,足以影响改变自己的行动,并改变人生,发生转折转变。
也是这些最有感触的点可能才是最有共鸣,自己真正最需要的知识要点所在。相反的,贪多嚼不烂适得其反,并不需要全盘接收。
之所以,我们平时总是喜欢看书、看电影或听别人分享
是因为安定下来自己创作出一些东西,相比之下要难多了,特别是还想要做好、经得起推敲,具有通用的实用性、有深度,是特别耗心思、时间、精力的事情。
知识之所以有版权,因为创作确实是一个职业性的工作,太复杂太难了。所以我们都喜欢偷懒,喜欢简单的东西,喜欢快餐,喜欢打游戏,因为这些事情,比创作简单轻松多了,能快速就得到简单满足,但是想要更多快乐时,却也会发现这样是不够的,还是要回到务实的本身,深度去创作一些东西。
真正要能够掌握理解一些深度的东西,确实不容易,消化需要时间,整合精炼而吸收需要时间,涉及的信息复杂度很高很高。就像认识一个人并不容易,是需要一起经历过很多事情的时间后,才能确定彼此是否合拍。
“一边做一边好” 的神奇美妙
一边做一边好,既含有简单的行动,一股启动的动力,同时随着去做也越发的丰富、精细复杂。
不去做,则得不到要做才有的收获,还在原地。做了,也不一定是得到某些东西,但是可以扩大了、拉近了所有可能性的出现,总会获得一个点一个可能性。虽然这并不代表其它可能性不存在,也就没有绝对性,那么尽管试着去行动做好吧,这就是改变的开始发生。
外表简单,内里复杂
为什么很多人称呼我们现实所生活的世界,叫“二元世界”呢?我观察到很多事物都有这样一个情况:
外表必须简单,让人可以清晰直观的看到价值所在是什么,如同做减法,价值导向简洁。而内里必然复杂,让人可以具体详细的知道结果怎样能实现,如同做加法,结果导向拆解。
就像一棵大树,外表就是简单的一棵树,内里却是无数的根茎,才能从地底输送养分到树的全身。假如把树拔出来或者切开,就会看到简单与复杂共存的自然现象。
应用到现实世界里,为什么一些事情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呢?原因就在于此。
行动起来吧,所有的困惑,可能只是因为深度的缺失,就像停留在原地所以看不清远处的景物。
———
/微博/简书/微信公众号@行子禅 「行动中禅定,一盏灯点亮另一盏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