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514812/cdcc73bee5296be4.jpg)
本文写于2017年9月3日
本来想说“检阅”,后来想想略感心有余力不足,还是“简阅”吧。
8月过去,国内上市公司也都全部公布了中报。简单对自己持仓股过一遍。
本文仅涉及股票,不含基金等其他投资品种。
以下根据个人仓位从大到小排序——
■ 兴业银行(SH:601166)
我持有兴业好几年了,已经没什么脾气。实际上是赚钱的,并不算亏待我。
兴业的融资余额一直比较高,所以短期内恐怕也不见得会有好的涨势。事实上,中报隔天还跌了不少。
然而我仍然不离不弃。PE、PB估值不提升?没事。那就先赚净利润、净资产提升的钱。总会有拨云见日的一天。到时就是所谓的“戴维斯双击”。
关于兴业2017中报的业绩,我个人其实挺满意的,对下半年更是充满期待:
1、首先是坏账的持续改善,其实拐点早在年初就出现了,很多人视而不见罢了。
2、其次是息差的企稳回升,这个二季度已经有所体现,全年会是先低后高的走势。
所以兴业银行仍是我当前的第一重仓股,仓位还大致从前期20%微微提升到现在21%。
■ 复星国际(HK:00656)
公告当晚我就说了,复星中报交的这份答卷很美好,业绩靓丽,符合预期。市场隔天即予以回应,跳空涨了7.44%。
关于复星国际2017年度中期业绩的材料可以看这里:https://xueqiu.com/8049135638/91517137
而我建议复星的股东们,都看一看復星國際中期業績發佈會:http://e.vhall.com/978456019
现在很多投资者对复星都有比较一致的预期,20港元的目标价。应该说确定性还是比较强的。个人预计下半年业绩增速不会逊于上半年。
复星一直以来最大的问题是难以估值,业务太复杂,而且长时间有流言困扰。简单说说我的判断和结论:
1、关于郭同学和复星公司的那些流言并不可信。国家对复星整体是支持的,近期有很多相关信息都可以侧面印证。此外郭同学开通了个人微信公众号,也是有利于和市场进一步、更好地做信息交流。
2、复星这次给出了“调整后每股净资产”,高达30.23港元。这是很好的一个努力举措,有点类似封闭式基金公布净值,也能够比较好的还原复星的真实价值。虽然计算过程仍然没法透明化,但行为经济学/心理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叫“锚定效应”——给出一个数字,参与者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它的“牵引”。
3、健康、快乐、富足,仍然是我最看好的未来投资方向。
4、复星并不是一只纯粹的投资基金,它是有介入产业运营的。
复星国际当前占我仓位的12%,有在考虑是否进一步提高些。
■ 中国信达(HK:01359)
说实话我没去仔细研究,为何信达中报隔天市场给出了暴跌8.70%的回应。
净利润增速下降吗?但去年便不高。大概就是低于市场预期的缘故吧。
对我个人而言,不喜欢信达的主要是去年收购南洋商业银行,除了集齐一套金融牌照之外,并不清楚有什么太大的战略意义可言,尤其是溢价到2倍PB左右更难以接受——彼时多少商业银行以破净的价格在市场上交易(不过中银香港也确实不止就是了)。
中国信达2017年中期业绩发布材料有点乏善可陈:https://xueqiu.com/8049135638/91522223
看好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坏账这门生意的周期拐点来临,资产管理公司必然受益。而且估值真心低啊,不到0.7倍的PB,差不多6.5倍的PE。国信前期有个研究报告也差不多是这个结论。
信达并不见得会是我选择长期投资的企业,所以给它的配置仓位正常不会超过5%。当前刚好是5%。
■ 招商银行(HK:03968)(SH:600036)
招行不愧于股份制银行中的龙头、明星。
招商银行2017年中期业绩投资者推介会材料在此:https://xueqiu.com/8049135638/91522464
正如材料中总结的“零售金融继续领跑、批发金融渐入佳境、资产质量迎来拐点、改革转型纵深推进”,仔细看看,真是一句也不假,底气十足。
我对招行的喜爱大体是甚过兴业的。但是论PB招行比兴业贵了六成……而且大家同是A股,招行今年上涨了58.7%,兴业只涨了12.8%……
所以今年已经陆续减持一些了,当前仓位有3%的H股和2%的A股,以这个比价,后续估计还会逐步切换到A股过来。
■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HK:01339)
PICC中报中规中矩。整个保险行业其实今年都混得不错。
PB在1.0倍左右,PE还不到10倍。难道不低估?
中国财险(HK:02328)目前市值2188.69亿港元,PICC集团持股69%,这部分就价值1510.20亿港元了,而PICC集团本身市值才1565.45亿港元?Excuse me?寿险和健康险加起来才值55亿?都是预存话费送的吗?
如果从保费规模来看,财险1798.56亿(持有69%即1241亿),而寿险833.28亿,健康险165.43亿,二者相加有999亿。所以上面那个估值差,你们随意感受下。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2017年中期业绩推介材料在这里:https://xueqiu.com/8049135638/91522665
我目前配置人保的仓位大致4%。
■ 民生银行(HK:01988)
我曾经钟爱民生银行,后来切换到兴业。是判断精准,还是侥幸?也许都有一点。
民生自从董文标出走之后,几乎一蹶不振。邵平跳槽平安银行,挖走诸多干将。毛晓峰37岁接任总行行长,显然来头不小,怎料没几年就涉案进去了。前阵子国内瞩目的孙ZC案,外头也有传言说跟民生有关,真假难辨。
管理层如此动荡之下,岂有凝聚力可言?体现在业绩上当然也好不了。早几年激进的小微贷款,在经济下滑周期正在吞下苦果。而未来的战略路在何方,还看不太清楚。
中报业绩,只能说凑合,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中期业绩发布材料也平平淡淡:https://xueqiu.com/8049135638/91695037
不过我对民生的坚守,想法也很简单:
1、民生仍然是一家股权结构分散、治理结构较好、体制灵活的民营银行。只要管理层的问题稳定下来,相信能够恢复到比较好的发展和成长中。时间点嘛,确实很可能不是这两年能搞定,但等等也无妨。
2、毕竟银行业整体在回暖,而毕竟民生H股也就0.68倍PB和5.3倍PE的估值。民生银行以这个经营现状,清点下净资产,打个7折出售?不至于吧。
3、H股交易价格比A股折让超过20%,偏高了些,正常会回归。
当前我持有4%仓位的民生银行H股。
■ 中信银行(HK:00998)
股份制银行中其实我并不太看好中信。但它的港股实在太便宜了!
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半年度业绩发布会(中文)材料看这:https://xueqiu.com/8049135638/91522547
中报业绩非常平庸,拨备前利润几乎没增长,虽然不良贷款率下降了点点,但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也双双下降,此外息差也降了,成本收入比反而抬升,最终报表做出归母净利润正增长,实际很勉强。
只是,0.56倍的PB真心不至如此吧?这还不到6折……H股较A股折让超过30%……咱至少也把目标定在1倍PB啊——那也就意味着七八成的上涨空间。万一业绩改善呢?毕竟经济回暖,银行业受益。
中信H股我也是配置了大约4%仓位。
■ 浦发银行(SH:600000)
无它,公司还行,估值低,涨幅落后。
然而浦发上半年坏账率竟然还上升了,差评。
仓位先从4%减到3%再说,继续观察。
■ 长城汽车(HK:02333)
长城的中报应该低过很多人的预期,也包括我吧。料到上半年会差,没想到这么差。但市场似乎又基本比较一致地预期下半年业绩会显著改善。
长城汽车2017年中期业绩材料值得一看:https://xueqiu.com/8049135638/91522964
比如,你们能想象吗?现在每卖出10部乘用车就有4部是SUV……五六年前大概只有一成多一点。虽然我们当然不能说长城以一己之力推动了SUV这个细分市场,但显然也是功不可没、举足轻重的。
正如我之前担心的,汽车行业周期和SUV蓝海变红海是对投资长城汽车而言最不利的因素。
而仍然坚定投资长城汽车,主要几个相信:
1、相信乘用车国产品牌对进口品牌的替代是比较确定的一个长期趋势。
2、相信消费升级,以及长城汽车的WEY品牌战略定位(但智能化、电动化方面还需进一步观察)。
3、相信长城优秀的管理层和团队,能够带领公司持续增长。
还有个有意思的数据,虽然长城上半年销量持平略升,营收持平略降,毛利、净利显著下滑,但经营现金流却是大大增加的。只能细细揣摩。
本人配置3%仓位在长城汽车H股。
■ 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平安2017年中期业绩公布材料看这里:https://xueqiu.com/8049135638/91522359
平安这种优秀的公司,只要估值不离谱,尽管拿着就是了。不需要太多分析。
由于上半年涨了61%……所以我逐步减持了些,当前配置3%左右仓位。
■ 中联重科(HK:01157)
中联重科曾经是一家业绩表现非常优秀的企业。H股现价只有最高时的两成多点。A股也不到高点的四成。我不排除自己在中联这股上有投机的因素。
二季度靠变卖资产来撑业绩,同时借机把坏账清理掉。这回该触底了吧?还能更差吗?
目前无脑配置2%仓位中联的H股(毕竟还只是A股的7折),涨了抛,跌了补。先观察看看,说实话这种股,研究不透的,拿着真没啥信心。
■ 华电国际电力股份(HK:01071)
现在股价是最高点的1/3左右,如果涨回去,就是两倍。当前PB只有0.65倍。
而电力股,不就是看周期嘛,总有回去的一天。如果用6年时间回到最高点,年化复利的收益率还能有20%;如果用10年,年化复利11.2%;如果用2年呢,年化复利44.2%。
但今年中报业绩确实也是实打实的不行,亏损得厉害。
作为国有控股的公共事业,怎么能持续亏损呢是吧?电如果卖不出去,那煤炭凭什么涨价成这样?这个形势总有改变的一天。
而只要是盈利的资产,我们至少应该以1倍PB来估值吧。
配置2%仓位的华电H股,且走且看。
■ 美的集团(SZ:000333)
美的的营收已经完爆格力了,净利却只是略超,说明毛利较低。但从战略的角度来讲,前者天花板毕竟比后者高一些。
美的集团2017年上半年业绩说明看这:https://xueqiu.com/8049135638/91517360
一张图读懂美的集团中报:https://xueqiu.com/8049135638/91523155
讲道理,曾几何时日本电子制造横行天下,如今家电市场的霸主也该轮到中国了。
布局上看,美的收购库卡还是颇有远见的手笔,只是如何掌控、如何整合、如何协同,还需要管理层多费心努力。
我并不觉得美的贵了,但毕竟今年也已经涨了50.3%(去年涨35.3%,前年涨26.9%,大前年涨53.2%)……当前就留2%仓位,权当收藏。
■ 双汇发展(SZ:000895)
我是7月初才入的双汇,毕竟一直在找寻深市打新的底仓(无奈今年好像还没中过签)。
双汇的一季报不好,中报也没多大改善。但猪肉这种国计民生的行当,也没必要多操什么心。(双汇并不是火腿肠而已,高温肉制品大约只占28.4%的营收和46.6%的利润。)
作为一个成熟行业,增长主要还是靠集中度提升吧,但空间不会很大。然而双汇的亮点在于股息率很不错,5年下来累计分红7.57元,相当于现股价的33.6%。按这个比例的话,持有15年左右就可以通过分红回收成本,然后股权还在。
此外双汇的ROE很高,深得我意。
目前也是配置2%仓位,谨慎持有和观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