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潇潇》写于1923年,也就是在1931年以前的那段时间,那时候的永井荷风对小说的创作并不热衷,主要以随笔和散文为主,而《雨潇潇》正是在此时节下诞生。虽然说它是一部小说,但是我更认为它是小说和随笔的融合,有那个时期永井荷风的特色。永井荷风的散文,主要是收录《断肠亭日记》当中,可以当做荷风散文之集大成,其中所描写的内容无不与季节、时令、景物、旅行、生活有关,而《雨潇潇》的形式则正好同《雨胜于花》这篇散文相当,展现作者本人彼时的心境与生活所得之领悟。永井荷风是喜欢雨的,这个在《雨胜于花》中可以窥见,在许多作品里永井荷风都会以梅雨时节作一个引,如《梅雨时节》、《濹东绮谭》、《竞艳》,但是他很少以暴雨为引,所能想到的也就散文《雷阵雨》了,而《雨潇潇》中也不是暴雨,却联系着主人公当时悲情的心境。

主人公是一个隐逸的诗人,他失去了妻子和十分信任的佣人,孤独感伤下罢了只能自己为自己泡咖啡,感到了再也不能有女人的温暖和使唤佣人的权利,顿时世风日下。不知何时,他的肠胃又受到了不治之症的侵害,这时候他愈发想要身边有一个热心女子的陪伴。晚上睡觉的时候,因为雨滴的声响又使他格外的不安心,原先如古刹一般安寂的屋内,成了无法容忍的处境。在文中又描写起他所抄录的汉诗,以及念叨起父亲忌日将至的事,愈发悲哀起来。但是诗人并不是没有朋友的,他其实有一个富豪朋友,在信中常以彩笺堂主人称之,线下则叫他阿洋,由这位兴趣广泛的友人,引出一个学习园八小调的场景,而这位富豪的妻子阿半则曾为艺伎。当诗人与阿洋在酒桌上推杯换盏,请来艺伎助乐,而当时阿半还未被阿洋纳妾,她性情忧郁的面容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诗人,而当他知晓阿半年纪轻轻就已经将园八调的三弦艺术领悟颇深,成流派特色时,一种认为她是时髦女郎的感觉顿时烟消云散。
诗人的生活常伴汉诗,以寄托永井荷风那怀古之感和忧愁之情绪,在《雨潇潇》中透露的那种悲伤情愁好似年长者对时代转瞬的无奈,而《雨潇潇》也展现了永井荷风的一种物哀情结,在以官能敏感和隐秘般的追求施力中,他那因体念到自然生生不息的感慨逐步发散。并加紧融合进自己的文化抒发之情和怀古之情里,耽入、沉醉唯美的想象里。
阿半因为迷恋电影解说员而被阿洋抛弃,阿洋甚至认为阿半迷恋的对象是荒唐的,对阿洋来说,阿半也是他追求传统舞蹈风尚的媒介,并认为她极具天分。可惜阿半并不随阿洋心愿那般,逐步放弃了三弦,这更令阿洋愤恨不已。
此后诗人专心养病,也不怎么去学园八小调,终日昏昏沉沉,借诗妤情。不再忙于著述的活计,养老般的生活,虽感念外面战争纷乱的毛躁可又觉当下清心寡欲生活的无欲无求之享受多美好。

为了断掉自己死后不清净,又提早将老宅和藏书卖掉,是了,这样就能舒心、做到真正的无欲无求也便没有了任何烦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