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致力于小学数学研究,我经常会被问及一个问题是:孩子应该怎么学好数学。归纳总结一下,有这么三点要引起注意:
一、从小培养数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数学呢,也一样。抓住3—8岁孩子大脑发育的黄金期也是数字敏感期,搞好数学启蒙,利用思维图开发右脑,使孩子逐步形成数学思维,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此外,数学的学习兴趣还有一点,就是要对自己的数学老师产生兴趣。作为学生一定要喜欢和习惯自己的数学老师的讲课风格,亲其师则信其道。如果一开始就讨厌自己的数学老师,那么平时再下多大功夫,往往事倍功半。有的同学新升了年级,觉得自己的新老师不如之前老师讲的好,这很正常,其实并不是新教师教得不好,只是还没习惯罢了,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新教师的讲课风格更好;有的同学因为数学老师某一次讲课出了一点错,就觉得这个老师不行,但是我要告诉你,课堂不可控的东西太多了,出点小错不要紧,及时改正就行了。总之不管什么原因,数学老师就是数学老师,少则半年,长则几年,你都会跟随这名教师学习,一定要说服自己紧跟老师思路。
二、加强练习,先做基础题目、计算题目。很多学生上课来看反馈不错,每逢考试就不是很理想了,我们不可否认,有心理原因,但我还是认为,大部分的原因还是学的不扎实。其实我们平时说的粗心也是学的不扎实,哪有粗心这一说啊,1+1心在粗也能做对。所以,特别是数学少了练习是万万不能的。每年都会教到考满分的学生,小学阶段考满分的原因往往是题目做的比较到位。多做基础题目还有一个好处,我是我认为做大的好处就是能让孩子找到成就高,进而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多总结反思,建立错题本,多回头看看。这一点特别适应于小学高学段和初高中,已经形成反思总结能力的学生,小学阶段可能还需要老师的引领。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考不好的原因,往往是在同一种题型上一错再错。而初中,我感触更深,很多小学数学学的还不错,上了初中就不是很理想了。初中数学的难度上升了不少,伴随着科目增多带来的压力,所以此时总结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一个信息窗、每一个单元、每几个单元、每一本书等学完都要及时总结、反思,要清楚的知道课本这一部分到底是讲了什么内容,前后的联系和区别又在哪,也就是老一辈人说的“要把课本学薄”,提炼出来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这几年教研室一直在提倡教师讲课要时刻引领学生“回头看”,作为学生也要时刻引领自己回头看,及时总结,反思,画画知识框架图或是思维导图是总结很好地选择。学习在忙,总结反思也不能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