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张贵栓‖“文前提示语”运用策略

张贵栓‖“文前提示语”运用策略

作者: 悦读苑 | 来源:发表于2022-04-07 07:14 被阅读0次

统编教材中,普通单元编排有略读课文,一般略读课文设计有“文前提示语”。略读课文不等同于略读,略读只是一种阅读方式,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而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对第二学段、第三学段略读的具体要求是,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这是课标的基本要求。

叶圣陶先生精辟地阐述了精读与略读的关系。他指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到了一半。

著名特级教师钱正权认为:略读课文教学应把握两点:一是把握好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地位,略读课文应该是精读课文的有机延伸,是将精读学习所习得的方法进行实践运用;二是要把握好方法上的粗放。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依托教材,大量阅读。以教材中略读课文为例子,链接阅读丛书文章,这种课型叫做“略读实践课”。

对于略读课文的学习,同样,要求学生先认真读读略读课文的“文前提示语”。这段文字不仅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度到略读课,还有针对性地提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得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建构了一个阅读体系,落实“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创意运用”五个维度,准确实施策略阅读。

第一、根据文前提示语获取相关信息、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即为粗知大意,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课文写了什么。能够做到这些,还需要直接或间接获取信息,再对信息加以整合。

比如三年级下册略读课《小虾》文前提示语:默读课文。说说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把课文中写得细致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

略读课《昆虫备忘录》文前提示语:蜻蜓、瓢虫、蚂蚱……这些昆虫你了解吗?它们身上的秘密你知道多少?默读课文,说说你最感兴趣的内容。

再如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略读课《猴王出世》文前提示语: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语句,可以猜猜大致意思,然后继续往下读。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略读课《童年的发现》文前提示语: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默读课文,找出您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和同学交流自己有过什么“发现”。

第二、通过运用方法,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创意运用。

略读课文的文前提示语除了获取信息、整体感知之外,更需要通过运用方法,实施策略阅读,提升阅读能力。特别是在“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创意运用”等方面,有所体现。

如“形成解释方面”: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略读课《千年梦圆在今朝》文前提示语:默读课文,说说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逐步实现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最新成就。

略读课《海的女儿》文前提示语:这篇课文是著名童话《海的女儿》的结尾部分。先听老师讲前面的内容,再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完整地读读这篇童话。

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月是故乡明》文前提示语:自古以来,月亮常常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抒发了哪些感受。如果有兴趣,再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再如“创意运用方面”:三年级下册略读课《枣核》文前提示语: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如果有兴趣,试着续编这个故事。

五年级下册略读课《月是故乡明》文前提示语:自古以来,月亮常常寄托了中国人的思乡之情。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抒发了哪些感受。如果有兴趣,再搜集一些思乡的古诗,和同学交流。

第三、略读课教学的基本步骤

因为教材中的略读课文,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之后,需要体现运用方法,采用的阅读模式:1+X=1+2。因此,略读课的教学成为了“略读实践课”。课堂要以学生为主,采用师生合作学习为主,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实践,逐步学会略读的方法。

首先,解读“文前提示语”,将“文前提示语”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获取信息、整体感知方面;二是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和创意运用方面。

其次,自主阅读,解决问题。提升获取信息、整体感知能力。让学生按自己的阅读习惯,选择适合的阅读方式,应用工具书,圈点勾画读懂课文。

其三、合作学习,重点感悟,能够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在获取信息、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阅读提示的重点精准深究,深入感悟。

最后、延伸阅读,创意运用。

“略读实践课”教学一般要一篇带两篇,一点带一片,以课内阅读延伸课外阅读。一是要依托略读课来延伸阅读内容,扩大阅读量,实施链接阅读;二是要加强“获取信息能力、整体感知能力、形成解释能力、作出评价能力”的训练;三是在创意运用方面有所体现,提升学生的创意运用能力。

总之,“略读实践课”的教学,抓住“获取信息方面、整体感知方面、形成解释方面、作出评价方面和创意运用方面”进行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整体感知、形成解释、作出评价和创意运用”的能力,需要依据“文前提示语”设计教学程序。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运用处着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贵栓‖“文前提示语”运用策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rjs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