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能上北大,你该感谢的是他们而不是贫穷
近日,一份来自寒门学子王心怡的文章《感谢贫穷》感动了无数人,她家境贫寒,但是就在今年考上了北大,这篇关于自己、贫穷和希望的文章让她家喻户晓。
很多人评论,赞赏孩子的努力却过度宣传了贫穷给人带来的努力奋进的精神,而我却觉得网络上过度的宣传,却扭曲了孩子写此文章真实想表达的感谢:
图片来自网络1、感谢父母
姥姥生病过世,妈妈体弱多病,不能外出工作,姥爷患有高血压、哮喘病,命运似乎把一切的苦难都降临到这个原本就风雨飘摇的家庭。
全家人的经济来源就是靠父亲打工挣得的微薄工资来养家糊口,如果不是母亲的精打细算,才能勉强维持家里的收支平衡,这个家的情况只怕更糟。
家里的亲戚经常拿一些自己的衣服来给他们,母亲洗洗干净,缝缝补补又给他们穿上。
虽然母亲身体不好,但是她是一个勤劳能干,持家有方的女人。甚至遇到任何困难,都不畏艰难,勇敢地向前进,并经常鼓励自己的孩子,无论家里遇到什么困难也要帮孩子们完成学业。
孩子们升到高年级时,因为学校离家远,从乡里到学校的的路破的不成样子,水泥板碎成一片一片,走起来坑坑洼洼,一到雨天还会积很多水。可妈妈依然每天接送,从不误时。
纵然两个孩子很懂事,可如果背后没有勤劳能干的父母,给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如果不是父母对待生活的态度给了他们坚强的后盾,他们有哪来的能力和机会将书读完,最后还考上北大呢?
2、感谢自己
家境的贫寒,不曾让王心怡放弃改变命运的决心,她不仅帮助家里干家务,还学习有方。
这样的家庭注定她不能像别的孩子只管照顾自己的学业就行,她还需要照料家里,帮助多病的母亲做家务,喂鸡割草,采摘棉花,放羊,春耕时帮妈妈在田间犁地,她在前面拉,妈妈在后面推,深一脚,浅一脚,用稚嫩的肩膀帮父母一起扛起家庭的重担。
所以她不可能有足够大把的时间花在学习上,她必然要钻研更多更加切实有用的学习方法,做到事半功倍,要知道这707的高分可不是谁都能得到的,北大也不是谁懂能轻而易举地考上的。
而王心怡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没有因为家庭的不幸而抱怨,相反,她内心充满了阳光,在她的整个成长过程中也充满了快乐和幸福,她没有被生活的压力打垮,她积极向上,努力拼搏。
图片来自网络3、感谢知识
母亲早一年让自己上学,就是为了能让她更早地摆脱蒙昧与无知,王心怡说:“来自真理与智慧的光明,终于透过心灵中深深的雾霾,照亮了我幼稚而懵懂的心。”
贫穷的人总是习惯看到自己的劣势,总觉得自己比不上别人,习惯放弃自己,放弃自己的梦想,自怨自艾,给心灵上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而知识能开拓眼界,坚定自己的信念,她像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着自己朝着梦想前进,她让你相信自己,只有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才能摆脱贫穷,让家里的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4、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没有谁可以孤军奋战地完成十几年才能看得到结果的任务,这一路走来必然有帮助做自己的老师,同学和亲人。
王心仪和弟弟高中期间一直在领贫困生的补助,还有一位爱心人士也一直在关注姐弟俩,经常说只要他们有困难,随时可以联系他。
所有的这一切都与贫穷无关,贫穷不值得歌颂,他只会让我们感到更加挫败,让我们在想达成自己的梦想的道路上更加艰辛。
王心怡是考上了北大,可是别忘了北大每年录取的那么多学子中,更多的是家庭条件还行甚至富足的孩子。
毕竟,寒门是出生,如果可以选择没人愿意为了得到一个目标而要忍受比别人多十倍的苦难。
所以,富贵也好,贫穷也罢,他们不是我们成就更好的自己必经之路,能成就你的是你的决心,你的毅力和你的坚持。
作者简介:刘小叮当,四世同堂下的孩子,80后二宝宝妈,教师,爱好钻研中医食疗养生和育儿,乐于分享育儿心得,女性成长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