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误的认识,一说起教育,总以为这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其实,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因具有基础性、深刻性、长期性等突出的特点放在首要位置,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教育。
近段时间,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大力组织“大家访”活动,这说明家庭教育还存在着缺失的问题,还有对学校教育认识理解不到位的问题,更甚至对教师有错误认识的问题等等。通过大家访活动,加强家校沟通,增进教师家长了解,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如何让家访有效果?这是我家访工作最关心的问题。家长们都很忙,因为家访活动需要特意请上一天或半天的假,设想家访结束后,家长不仅没有收获,而且还耽误工作,那家访就成了一种形式,这样的家访活动最好不开展。
1.问题导向,共商共育。首先我要知道家长最需要什么,家访活动前提前做好知识、方法、策略的充分准备。在家访交流的过程中,我就家长最关心的话题入手,充分调动起家长的积极性,通过相互协商制定切实可行家校共育的方法措施,真正解决家长的疑惑,把家访活动做成一个解决问题的活动,把教师的一言堂变成教师家长民主的对话。
2.正确引领,大力参与。学校教育涉及三个主要因素,这就是教师、学生、教材,学校教育的过程是这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家庭教育只有两个主要因素,即父母与学生。家庭教育没有教材,没有课堂。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个人修养水平、家庭教育水平等存在差异,关键是大部分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方法,急需要教师进行“家庭教育扶贫”,扶贫先扶智,除了鼓励家长多读一些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例如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卢梭的《爱弥儿》、马卡连柯的《父母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家长教育学》等,最直接有效的可能是教师的结合实际的正确的方法指导,真正让家长参与进来,父母的榜样作用发挥出来,把缺失的家庭教育尽快补上,尽早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
3.持续关注,提升效果。我们都知道习惯养成需要持续21天,对于问题的解决,家访仅仅只是开始,达成共识,能否有效,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家长、教师通过电话、微信、家长会或再次家访等形式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交流,这是一个不断改正,不断巩固,不断完善提升的过程。
4.重视反馈,改进管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家访活动中,我总是针对班级管理、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恳请家长提出建设性意见,起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目的,家长反馈的公平教育、赏识教育、加强关注等有价值的问题,我会全盘接受,积极客观正确的对待,分析改进,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虽然大家访活动已经结束,但通过到不同家庭、听到不同家长的心声,我感触颇深,离“人民满意的教育”还有一定距离,下一步“勇做挑山工”,牢记教育人的初心,大力践行“四有好老师”,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向学生、家长、学校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2020年11月15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