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醒来,竟然感觉到丝丝冷风。突然出现的高温一夜之间无影无踪,真真将这天气的任性发挥到了极致。
翻身坐起,来到阳台上,伸手开纱窗,发现真的是凉风习习,空气清新怡人!最近一段时间从未有过的清凉之感,让人觉得恍若初秋。
这几天开始追《清平乐》。忠正耿直的范仲淹,既有韬略,更有文采。性格与品德使然,加上当朝官家治国之需,他的仕途,在“被贬”和“升迁”之间辗转腾挪。“升不骄,谪不馁”,在所有人的惋惜与不平中,他始终淡然面对,每每在被贬之地做出更多的政绩。
庆历六年,北宋王朝内忧外患:内部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外面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改善这一处境,巩固北宋政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即“庆历新政”。但是,因种种原因,改革以失败告终。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被贬放河南邓州。著名的《岳阳楼记》就写于此时此地,而非“岳阳楼”。随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脍炙人口的名句广为流传,让所有人看到了范仲淹一心为国为民的拳拳赤子之心,“岳阳楼”也从此名闻天下,直到现在,仍是著名的文化旅游景点。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们都喜欢把自己的心情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出来,比如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经常诵读品味古诗文的人,其实早就明白,这些所谓的景物带给作者的感受,究其根源,皆是作者因情而起,是要借彼时的眼前景,抒彼时的心中情罢了。就如范仲淹,并未去过岳阳楼,却一样可以对着图画作文,将自己的一腔爱国热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人生多情,无关风月。人类所有的感情,发自内心而表露在外,或喜怒形于色,或悲喜赋于文。寓情于景,是文人们表情达意的一种主要形式。
也正是借了文人的手,这些花草树木,亭台楼阁,星月霜露,都点染上了丰富的感情色彩,或喜或悲,或凄凉或繁华,虽不动声色,却已随着诗词歌赋的流传,名闻天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21960141/9be3cf90f343428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