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叶伟民老师
前南方周末特稿编辑、记者
资深媒体人、非虚构作家。
一个好故事的练成①:
如何获得故事的基石——场景和细节
1. 为什么场景和细节这么重要?
先说场景,场景是故事的单位,一是烘托人物的行动和反应,再是为了即将到来的矛盾冲突做铺垫。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它是来自《老人与海》中的一个片段,写老渔夫在船上看着大海时候的场景:
他看到海岸已经看不见绿色了,只看到一些积了白雪的山峰,以及天空,好像高耸的雪山一样,云块,海水的颜色也很深,里面有七彩的颜色,好像一些斑斑点点的浮游生物。这时候太阳已经很高。他只看到蓝色的海水深处的那种颜色和色彩,还有它的吊索。
这个里面很多元素,很多细节,很多场景,它通过高明的结合之后,你看完之后,是不是身临其境了?
仿佛自己就是那个老渔夫,在船上,正奔向大海?
场景就像是故事的香料,但不宜过多。而且不能为了写场景,而写场景。场景是服务于故事和人物的,与故事发展无关的场景都是没有意义的。
细节:
细节我们在第一周就说过,细节是故事的基石。
白俄斯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说过,细节是骗不了人。
曾看过严歌苓的分享,它的主要内容是,说她如何通过深入采访去创作小说。
严歌苓去写小说《陆犯焉识》,也就是后来的电影《归来》的原著,他花了很多时间和钱去青海生活,还找到当年的劳教干部来开座谈会,还托关系去采访了解这些故事。
她说很多时候采访是不计成本的。包括时间上,金钱上,所以这告诉我们不仅仅是非虚构写作,需要采访,需要到现场。虚构写作,依然不能在房间里拍脑袋,依然要到现场去,获得场景和细节。
这个主要途径是采访。
那么如何才能采访到丰富的故事和细节问题?
采访无非是有两种形式,一个对话式,一个是观察式。
对话就是问,观察就是看。
两者比较,对话是要更高效一些,但缺点是不直观,缺乏细节。
观察是比较低效的,但是它直观自然,细节丰富,而且接近本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