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毛志雄回到家乡帮助哥哥毛志贵在网上卖蜂蜜。
毛志贵在江华县大路铺镇经营蜂场,将蜂蜜销售给附近及城区熟识的人。这段时间,他的蜂蜜产量增加了数百公斤,比以前一个月的生产量还要大。由于蜂蜜的销售渠道多为送货上门或在当地集市售卖,所以产量增加了,他却犯了愁。
而如今,来自中南大学的“瑶山蜜”农村电商创业实践学生团队帮助毛大哥解决了这一难题。“瑶山蜜”团队负责人大三学生曾祥馨说,他们帮助毛大哥细分产品类别,进行二次精包装,并为其开通了蜂蜜销售微信公众号,接受网上订单,短短1个月便销售蜂蜜数百公斤。
2012年,中南大学定点扶贫江华。针对当地农产品销售困境,中南大学先后组织22个学校职能部门、十多个二级学院的52位专家学者前往江华县开展调研工作,明确了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深入挖掘当地特色农业、文化及旅游产品,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促进当地脱贫致富的思路。
去年4月,中南大学团组织启动了“情系江华·赢在中南”大学生农村电商创业实战计划,在学生中引起广泛关注,7000余人报名参与,学校共投入40万元立项支持100支学生创业团队奔赴江华。
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圩镇兴仁村曾照清夫妇种植了170多亩金桔,但由于地处大山,交通不便,很难有买主前来收购。
“运输成本高啊,难得有批发商来,给几个钱算几个吧。”曾大叔撇撇嘴。
江华县常务副县长龙赋云坦言,在江华,这些年像曾照清这样,因为运输成本问题不断被批发商打压价格的农户不在少数。
中南大学对口扶贫江华瑶族自治县的“惠购宝”平台帮助曾照清解决了这一困难。曾照清夫妇在学生团队的帮助下通过“互联网+新年礼包”的方式,销售了近5000斤金桔和乡村腊肉、腊鱼等,直接创收5万元。
中南大学党委书记高文兵说,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高校最大的优势还是人才。江华县山清水秀、农产品丰富,但是这些农产品却很少卖出大山,一方面是受制于产品品牌、营销手段和物流因素,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人的问题。掌握生产经营技术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本地的年轻人多为中高职及高中临近毕业的学生,想要实现江华地区2020年如期脱贫摘帽,关键是要变“输血”为“造血”。
“学校立项支持的学生团队经过创业实战后,积累了一定经验,再教会农户使用电商平台销售产品。”中南大学团委书记胡杨介绍,这就是“1+1创业帮扶”计划。
江华是瑶族自治县,近年来,在现代化潮流以及现代都市文化的影响下,瑶族特色产品在当地人眼里已经不再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反而成为了贫穷的代名词,这让许多来调研的专家学者都难以接受。
经反复研讨,中南大学投入50万元立项,支持30支创新团队,基于瑶族人文历史和生产生活习俗,针对瑶族物品进行设计再创新,设计了具有浓郁瑶族特色的原木画、根雕、瑶族织锦、青叶石岩等工艺作品近200件,开发了20余款商业流通产品模型。农户按照“自愿互利”原则,以生产资料入股、自有资金入股、劳务入股的形式发展加工合作社,根据学校设计的作品原型进行规模化量产。
截至目前,中南大学100个扶贫团队中已有87个团队通过微店、淘宝等平台建立了自己的线上营销渠道,其中42支团队总计营销额近20万元,销售范围覆盖全国各地和俄罗斯,学生团队还通过微博、微信平台,累计发布江华特色产品推介网文200余篇,总阅读量突破20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