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美》写于1932年,是朱光潜早期的思想作品。语言平易近人,据说是《文艺心理学》的“缩写本”。
读此书时,中间有一段时间没有把书带在身边,所以用了一个月的零碎时间才把这本书读完。下面简单摘抄了书中的部分经典段落,附带了我的理解和思考。
1,朱自清为其写序时说:
艺术虽与“实际人生”有距离,与“整个人生”却并无隔阂;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是人生。
至高的善在无所为而为的玩索。
文艺理论当有以观其会通;局于一方一隅,是不会有真知灼见的。
2,全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句恐怕就是: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业。这个观点是说,我们要跳出世俗利害的网,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计较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
3,原文引用各职业的人观古松的结论,引出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这里,就像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一个人认知客观事物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角度。
4,实用的态度是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是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是以美为最高目的。真善美是人所定的价值,是有些主观的成分的。
5,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是产生美的基础,遇到新的东西,去新的地方,更容易见出事物的美。
6,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关系认得太真,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生世相,于是这丰富严华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营求之外,便无其他意义。他们一看到瓜就想它是可以摘来吃的,一看到漂亮的女子就起性欲的冲动。他们完全是占有欲的奴隶。
7,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 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8,“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这是一个极普遍的经验。
9,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不令人俗的功效。
10,通常人说一件事丑,其实不过是因为稀奇古怪。单就鼻子来说可能会有很多好看的,但是要想五官都好看,这就是个难得的事情了。所谓的自然美,就是最普遍的样子,通常的样子。——做设计时,在图像、颜色、排版、字体这些基本要素上应用常见的样式,也就是自然美的体现。
11,艺术的雏形就是游戏。游戏之中就含有创造和欣赏的心理活动。
12,情感最易感通,所以“诗可以群”。
13,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迁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孔子: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规。孔子快到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了。
14,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从心。不过这种肌肉活动需要费一番功夫练习,形成肌肉习惯和技巧。模仿是开始学新东西的好方法。姚姬传与陈硕士书说:“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之自悟。若但能默看,即终外行也。”——学英语也一样,只有大声读出来,多练习,才能成为自己的。通过模仿练习形成自己的肌肉习惯。
所谓的“思路”并没有什么玄妙的,也不过是肌肉活动所走的特殊方式罢了。
艺术家从模仿入手,正如小儿学语言,打网球者学姿势,舞蹈者学步法一样,并没有什么玄妙,也没有什么荒唐。不过这步功夫只是创造的始基。
15,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
16,灵感是天才的标志之一,灵感突如其来、突然而去、不由自主。
灵感就是在潜意识中酝酿成的情思猛然涌现于意识。它好比伏兵,在未开火之前,只是鸦雀无声地准备,号令一发,它乘其不备地发起总攻击,一鼓而下敌。
17,功夫没有白用的,表面上没有觉得,其实潜意识一直在学习,形成肌肉习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也说明了练习对激发灵感的重要性。
18,人只要留心,处处都是学问,艺术家往往在他的艺术范围之外下功夫,在别种艺术中玩索得一种意象,让它沉在潜意识里去酝酿一番,然后再用他的本行艺术的媒介把它翻译出来。我们在到处学,不只在学校里。
19,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俗滥就是自己没有本色而蹈袭别人的陈规旧矩。
20,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都认为“至高的善”在“无所为而为的玩索”(Disinterested Contemplation)。
21,生活是充满情趣的,“慢慢走,欣赏啊!”——要做个有趣的人,过有趣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