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觉得自己工作手忙脚乱的时候,不妨停下来,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写出来,列出来,好好排一下优先级。
要知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要想着用脑子记住所有的事情,因为总是操心惦记很多事情,无形之中就会产生很多内耗和空转,不知不觉中精力就会很快被消耗干净。
那么如何判断事情的优先级呢,有一个简单的做法,那就是问两个问题:不做这个会怎么样?做了这个能怎么样?剩下的事情就是顺着这个思路走下去。
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对于优先级的考量,不是简单的先来后到,而是要根据事情的紧要程度排优先级。另外,我们遵守一个原则,那就是应该把时间花在最值得做的事情上,也就是要做那些投入与产出比高的事情。
在工作中,一个事情的优先级标准是要让公司受益,让老板满意,让同事认可。也就是说安排好优先级不仅要让工作效率更高,更是让我们和同事之间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那么具体对工作的事情如何安排优先级呢,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给工作划分类型:工作性质和合作性质。
1. 基于工作性质安排优先级
(1)公司发展计划相关
对于这种重要的事情,最好在上面多花点时间,力争做到最好。因为这种重要的事情都是拖不起的,如果因为没做好拖累了整个项目的进度,可能会影响自己甚至整个团队的表现。
(2)安全相关
安全部门的要求是最高要求,是一切需求的“挡箭牌”。当一个安全部门给任务到你手上的时候,要及时告诉经理要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立即开始执行安全任务,因为这既是为了公司,也是为了自己。
(3)生产相关
生产出问题,要第一时间放下手头的事情,冲上去搞。理清问题后,要马上开始行动。
2. 基于合作安排优先级
(1)日常工作的优先级要由经理确定
对于经理的安排可以提建议,但最终还是要以经理的决定为准。
(2)经理安排的临时急事
(3)需要别人配合的事
不要替他人做决定,要做好沟通和反馈。比如申请资源,和自己的上游讨论需求等等。这样的事情提前安排,一方面可以让别人尽早开始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尽早交换信息,避免日后翻车。
举个小例子,也是我特别有体会的例子。比如有一个需求依赖外部服务,那么在自己这边需求明确的情况下,就要尽早和外部服务的开发组通气,然后看自己的需求能不能做,排期是怎样的。如果自己觉得没有问题,先开展自己的工作,结果外部那边无法做或者无法排期,那工作就彻底翻车了。
(4)阻塞别人工作的事
如果事情没有太明显的轻重缓急,那么换位思考一下,与人为善,优先处理那些可能阻塞别人工作的事情。毕竟良好的合作关系都是这样一点点打磨出来的。
最后再简单说一下,做事本身应该遵循的优先级原则:先沟通,后做事;先外后内;随时沟通。照我的理解就是,把不确定的因素提前确定下来,因为所有不确定的因素可能都是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