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Error]读书
不时推荐些书·一·《美的历程》

不时推荐些书·一·《美的历程》

作者: 章彦博 | 来源:发表于2014-05-20 21:32 被阅读366次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空谈大义,不如春秋褒贬。

    我欲言

    「 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

    欲言则必有兴,国史不精,便以书为兴吧。

    那么,就开始吧

    《美的历程》 李泽厚 著

    《美的历程》

    我以《美的历程》作为全篇之兴、通篇之起,自有深意。

    在开始之前,我还有一些话要说,就当作是一篇「大序」了。

    诗言志,言之不足,或「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或如仲尼一般,春秋褒贬。言志,则思绪万千,思绪万千,故乱,故《礼记·学记》说「《春秋》之失,乱」。论书言志,怕是前所未有之事,若有,便是我孤陋寡闻了。以书言志,恐怕比较乱,不过也不会如《春秋》般乱,至少,比起空谈大义,更多几番滋味。

    没有《史记》,没有《汉书》——只有「司马迁的《史记》」,只有「班孟坚的《汉书》」。我始终强调的,是这些「书评」的个人性,是其「言志」的部分——我毫不掩饰——不若古人,遮遮掩掩,安是大丈夫所为?

    如此诸文,未有可以比拟之前作,若勉强选一个,便是曹丕的《典论》,其一则暗讽曹植,其二,在文学之上,又增建树。

    便来说说这第一本书,《美的历程》,我所看到的《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当从那「龙飞凤舞」的时代开始。先民们描摹自然,而绘制成形象,美的种子已经埋下了。而后,变化产生了——形象,变成了抽象:水,只用几条波浪线便表示了出来;人,也如汉字的书写,绘制了出来。这便是美的初生!为何?

    「美,是有意味的形式」(Clive Bell),我深表赞同。在后来的历史之中,商周之狞厉,是人赋予他们的意味——权威的意味,这些意味,今人自然难以感受,然而古人却被吓的不轻——「有虔秉钺,如火烈烈」。而在权力的争夺之中,青铜兽面,也渐渐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一点一点的,成了把玩之物,到了后代,原先作为「教化」之用的「黼黻」,皆论之「黼黻不同,俱为悦目之玩」(萧统 《昭明文选·文选序》)。

    美诞生的路,是艰辛的。

    我常想的是,「美,是不可辜负的」。是为人性觉醒的过程与标志。如今有个词,叫做「土豪」。什么是土豪?除了富而没文化之外,还有什么?依此看来,便是对与美,没有基本的尊敬与追求。甚至,我以为这是其根本的要点。乡野村夫,若是知晓如何是美,如何为丑,并自觉的追求它。如是则虽大字不识,犹可谓之「文明之人」。

    如今土豪之流,其审美水平,多是极其低下的——美的历程,并不是一直上升的。吾国建立,以军政为先,起于庶人,则言辞,好于粗鄙之语;颜色,好于大红大绿之彩。视辞章为粪土,以藻饰为耻辱——何其谬哉!诗经之中,有一篇《蜉蝣》,讽刺国君好于华彩之服、乐于雕饰之物,是这样写的: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

    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即便是这样的文章,也是美的,是绝不避讳「美」的。这便是人性的本真。忘却美的人,是人性被物欲所掩盖,先天被后天所侵蚀之后果。

    美的变化,是有其趋势的,在我看来,一个很无奈的趋势:士大夫审美的衰落,以及市民审美的兴起。本来,这样的过程可以慢一点,至少不会这样的快。元亡宋之后,审美风尚大变,此间缘由,毋须多言。朱元璋开辟大明王朝,自曰「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日月重开,却已不是大宋之天了!至少,士大夫之审美,已不可同日而语。

    何谓「天下大势」?如上便是,天下之大势,乃是不依赖于路径的过程。不论两汉大赋、盛唐诗篇如何的辉煌,都敌不过这天下大势。那么,来看一看未来的「天下大势」吧,或许这只是我所期望的天下大势:

    庶民的审美情操,自然是不断提升的,而审美的方向,从近年昆曲的「复兴」、汉服的重生。可以看的出来,是向着士大夫层次之审美进发的——这大约是因为教育的缘故。无论如何,今时,已非昔可比,平民之辈,也可以受到教育,这便是变天下大势之举。(可以类比马尔可夫过程)

    在过去的美的历程之中,我最喜爱的,当是盛唐的审美——一种华夏民族少年时的气象,一种英雄气概……大概我是用词语无法表达了,便用「盛唐气象」几个字来代替那些没有写出来的词。

    「盛唐气象」,是我对于美的至高追求。我当然承认,我有「大唐情结」。至于盛唐之气象究竟如何,并不重要,它只是我审美追求之所依托。

    唐人之美学,是青年的美学,是华夏民族青春的美学。唐人诗、赋之中,不论是豪迈或是悲怆,都透露着「轻快」的气息,显露着一种「气象」,是有别于后代,乃至今日的一种气象。我至今没有参透此间奥秘,不过容我揣测,当有「胸襟」与「气度」两个方面。

    鉴真时期的日本长屋王崇敬佛法,造千领袈裟,施大德、众僧。上绣诗句: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便是气度,即便不是唐人之言,犹透露着大唐的风韵。这也是我的世界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这样的气度,如今少见了!甚至是,被笑话了,多么扭曲的世界,我要改变它,虽千万人吾往矣!

    屈平有言:「目极千裏兮,伤春心」。然而唐人的审美之中,悲伤之中不显抑郁。王勃的《春思赋》中,多有呈现:

    「自有春光煎别思,无劳春镜照愁容」

    「君度山川成白首,应知岁序歇红颜。红颜一别成胡越,夫婿连延限城阙。羌笛横吹陇路风,戎衣直照关山月。春色徒盈望,春悲殊未歇。复闻天子幸关东,驰道烟尘万裏红。析羽摇初日,繁笳思晓风。后骑犹分长乐馆,前旌已映洛阳宫」

    而最后的这几句,更是「与我心有戚戚焉」!

    「会当一举绝风尘,盖翠珠轩临上春。朝升玉署调天纪,夕憩金闺奉帝纶。长卿未达终希达,曲逆长贫岂剩贫。年年送春应未尽,一旦逢春自有人」

    这在时间上,并非盛唐之诗篇,而在气度之上,岂不能入「盛唐」之列?

    我不喜欢「小清新」,那不是我的美学,更不是我的追求。我要的,是宏阔之宇宙,上下四方,古往今来,浩浩汤汤,绝不是「尖细」的所谓「小清新」。

    俱往矣!

    然而,美的历程却是指向未来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三水小圆子:卧槽,发现了2014年自己的评论。羞耻💩
      • 8dbbbe72bac5:我记得我曾经问过你是不是喜欢红楼梦,你说不是。
        我觉得很能理解你的想法。就好像苍鹰在穷极无垠的天地间,飞出的明明是“万里度关山”的气度,可是却被关在一座美轮美奂的——庄园里,度过他的余生,即便那庄园里有精致细巧的无数珍宝,无数更舒服的活法。这叫他怎么甘心?

        后辈们只记得自己的先祖有“汉”“唐”的名字,却早就忘了他们的本来面目。一方面要附庸风雅吹嘘自己历史悠久,一方面又自轻自贱历史虚无。我很不同意“唐代在日本”的说法,日本是什么,它担得起唐的恢弘?担得起唐的磅礴?它只有那些枯山水而已。试问日本有哪一样东西是“蛰龙已惊眠,一啸动千山”的?根本没有。它,与韩国,就只是学到了唐与明的皮毛而已。

        其实说到明,也是我以后的方向。我完全是被动接受,因为自小看这个时期的东西很多,哈哈,别人学会的第一首诗一定是唐诗,我学会的第一首诗却是高启的《得家书》,导致走上这条路。虽然心中最向往的还是盛唐的风范啊。那不是土鳖可以比拟的!(虽然我爷爷总是说这样是忘本……)想起当时那个新闻,叶剑英孙女儿叶明子在太庙举行婚礼,那样庄严肃穆的方,那样的文化遗产,他们居然想用就用,西装革履,一点都不和谐好吗= =太庙外面的学生们静默地站着抗议,可是没有人理会。也许说难听点,这种泥土的“芳香”,即便是红四代红五代,仍旧抛不掉、挥不去。

        不过还好,在我的有生之年碰到了汉服,碰到了这些传统文化复苏的迹象。何其幸哉!

      • 8dbbbe72bac5:深受触动,所以就注册了个账号来评论。如今美的缺失确实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我之不能将自我之审美强加于人,但又扼腕于其审美,这种矛盾的心态,相信你也一定有过。

        今天与同学同去大雁塔一边的慈恩镇,在巍峨的大雁塔下,到处都是满清刺眼的戏服影楼装;行人来去匆匆,对这份天空下大雁塔悄然独立忧愁的情思,丝毫没有感悟。这条路是玄奘曾经走过的路啊,夕阳仍然是千年前的模样,可是如今只剩下玄奘布满青苔的塑像静静站在那里,笑看沧海桑田了。这里曾经是大唐风度的核心,可是如今有多少人能够满心感动地去体味那份曾经的光荣和骄傲?看到那些小孩子穿戴着满清朝服,明晃晃的金黄色,怎么看,怎么和仿唐建筑不搭调,即便这仿唐仿的不标准。站在这里的,应该是宽衣博带、峨冠脱俗的人,而不是一群忘记了本性的人。

        大雁塔站在那里一定很孤独,它还在,可是当年的那份气贯如虹却不在了。一如今日之风气。

        同你一样,我也不很喜欢“小清新”。它担不起一个民族的风骨。
        是啊,在唐人的笔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多么乐观、多么真纯的一种心情,就像一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纵马踏在秋日的日光里,没有生命的萧瑟,因为他本身的光芒就足以掩盖一切衰弱了。就像唐诗中那些气势磅礴的边塞诗,那是诗歌的顶峰,民族的精粹。

      本文标题:不时推荐些书·一·《美的历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hdt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