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系列1:李泽厚和他的《美的历程》
文/杜豆豆
1
和一朋友聊《如懿传》,说起剧中的乾隆每天时不时爬上梯子把弄古玩的镜头。我说我挺佩服乾隆的。

乾隆在位时,故宫的收藏有1万件以上。今天,全世界各地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字画,大多都是乾隆帝的私藏。比如说,北京故宫,米芾临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展子虔款的《游春图》;台北故宫,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美国大都会博物馆,郭熙的《树色平远图》;波士顿美术馆,宋徽宗的《五色鹦鹉图》卷;日本京都有邻博物馆,黄庭坚书李白诗《忆旧游诗》卷......
没等我数完,朋友的一席话,把我说愣了。
她说:“得了吧,乾隆那品味,也就是个“刘姥姥进大观园”,根本就没理解汉文化审美的精髓。”
我说,这话怎解?
她说:“你瞧乾隆那品味,搞个乾隆瓷母瓶,花团锦簇,色彩纷呈,恨不能把能用的施釉和烧造工艺都用上,炫耀到无以复加;一辈子写了4万多首诗,超过了《全唐诗》的总数,一首也没被后人记住;自己书画技艺不行,临摹还不谦虚,给偶像赵孟頫和王羲之的作品题字盖章,留白都给他占满了,堪称 ‘点赞狂魔 ’。”
我挠挠头想想,好像是这么回事儿。

“ 乾隆啊,顶多称得上是个爱炫富的艺术发烧友,真正汉文化审美的顶级水平,讲究的是大道至简,清幽雅致。哪里是他这样的外族俗人,能彻底体会的?骨子里都没这点儿基因。”
这话一说,我彻底没词儿,立马觉得自己的品味也跟着俗了。乾隆都是个“刘姥姥”,那我岂不是也就算个菜地里的.......
2
朋友的话,虽带点歧视外族的偏激,倒也不是没道理。
我联想到前几年的收藏热,新闻里,时常会传出中国艺术品被拍出天价的爆炸性新闻。
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5.541亿元,2010年11月11日在伦敦Bainbridges拍卖行拍出。
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4.255亿元 ,2011年5月22日晚在中国嘉德2011春拍拍出。
北宋《子母猴图》,3.62亿元, 2011年6月9日在九歌春拍现场拍出。

这些古代的艺术品,被拍卖出上亿的天价,难道仅仅是因为年头久吗?
似乎也不尽然,不然,凭什么齐白石的《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比北宋的《子母猴图》价格更高?
这其中的美,到底该如何欣赏?
如果,你也有这些困惑,那就赶紧来补补课吧。这门课,是一门专属的学问,叫做美学。
美学,就是研究如何审美的学问,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用来告诉你,当你面对美、欣赏美时,这种现象是怎么开始、进行和发展,最后呈现出什么样的结果的。在不同的文化下,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表现形式,也会有不同的类型,你需要了解不同的法则。当然,和任何学科一样,美学也有起源和历史,对这些过往经验的把握,能让我们看到审美发展的规律,更深地理解文化之美。
所以,今天,我推荐了一本经典的美学著作《美的历程》,做为我们了解中国美学的入门大纲。

3
《美的历程》出版于1981年,作者是李泽厚先生。
这本书一经出版,很快便畅销全国,文科大学生们几乎人手一册。李泽厚先生也因为这本书的畅销,成了很多中国年轻人的偶像。
美学著作也能变成畅销书?听起来很奇怪,是不是?
哲学,向来以晦涩难懂著称,和畅销这个词儿简直沾不上边儿,但是《美的历程》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居然成了畅销书!
这其中,有什么特殊原因吗?
李泽厚先生的第一个博士、已过花甲之年的赵士林有段话,我觉得解释得很到位。
他说:“整个毛时代,特别是文革,是个禁欲主义的时代。不爱红装爱武装,人们谈美色变。不能谈人性,不能谈美,不能谈任何人生的普遍问题。只能谈革命,只能谈阶级斗争。在那样一个时代,人们不仅是物质生活非常贫乏,精神生活也是一片沙漠。文革时期只能看八个样板戏,所有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艺术作品,都被打为‘封资修’,都被禁止了,比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要厉害多了。人们在那样一个时代,有苦闷,一种苦行僧式的生活。而李泽厚《美的历程》恰好这个书出现,它是从最高的一个层面上,以一种生动的、隽永的形式,引领了这样一个感性解放,把它引领到思想解放和精神解放。”
李泽厚先生成了当时美学界的符号性人物。只要是他的书出版,年轻人就会跑去抢购。《批判哲学的批判》(1979)、《中国近代思想史论》(1979)、《美的历程》(1981)、《中国古代思想史论》(1985)、《中国现代思想史论》(1987)、《华夏美学》(1988)、《美学四讲》(1989)等等,几乎本本都是畅销书。

4
冯友兰先生曾评价说,《美的历程》这本书是“一部中国美学和美术史,一部中国文学史,一部中国哲学史,一部中国文化史”。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为十章,是按照历史时期分解的。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意不在讲历史和具体艺术作品的赏析,而在于让你能够领会其中蕴含的美学观,让你能够以"线”穿“珠”,点面结合,将艺术和当时的历史现实结合起来去考察。
因为,李泽厚先生认为:“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决定它们的归根到底仍然是现实生活,故而考察一个时代的文艺,必先考察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况。”
艺术,是对现实生活有意味的表达。

所以,无论是绘画书法、雕塑建筑、诗词戏曲等等,李泽厚先生都在遵循着“时代分析+艺术趣味+审美理想”的思想架构在展开。
比如,“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则是世俗人情。”
不过,从语言上来讲,这本书还是相对比较“学术”的。虽然情理交融,文采斐然,但读起来并不通俗易懂。
还好,有我陪你。
我会在接下来的这10天时间,尽可能用深入浅出、浅显明白的语言来解读这本书。遵循书中内容,分为10个主题:(1)龙飞凤舞,(2)青铜饕餮,(3)先秦理性精神,(4)楚汉浪漫主义,(5)魏晋风度,(6)佛佗世容,(7)盛唐之音,(8)韵外之致,(9)宋元山水意境,(10)明清文艺思潮。同时,我会融合其他一些美学书籍的观点,尽可能让你能够一览中国美学的整体轮廓。
让我们一起作伴,漫游中国古代艺术的长廊,来一次美的历程吧。
明天见!

原创不易,非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在文末点赞哦。
更多好书,请访问我的文集:《一生必读的万卷好书》
欢迎加入“万卷好书读书会”:在这个群里,大家可以分享电子书,交流读书心得,以文会友,自由点赞支持。目前该群已超过100人,需要群主发邀请才能进,有兴趣的简友请加微信dudoudou189联系我。读书会座右铭:在浮躁的时代,安心读书写作,养育心灵。
我已晋升最高级别的“简书会员合伙人”,欢迎使用我的专属会员推广链接:https://www.jianshu.com/mobile/club?ref=11f3ab2f1288,订阅会员,享受最优惠福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