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周期性的热点。
有的热点是长期存在的,只是周期性的爆发。利用这种热点的方法,就两步一步是想让用户做什么,第二个是把这件事和他们周期性会爆发的,这种需求关联起来。
002 外部压力 vs 控制感
外部压力会带来自我控制感的缺失。比如买房的压力,结婚的压力,抚养孩子的压力,会让人不得不去遵守上班的规定,按时打卡,加班。
不能再去随心所欲的做一些事情,造成了控制感的缺失,这种控制感的缺失,会带来一种不安全感,人会本能的想要逃离。很多营销活动都是利用了这种控制感缺失。
比如逃离北上广,说走就走的旅行,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去丽江,开个小店,去环游世界。甚至一些旅行达人的发的照片、视频,都能够唤起人心中的憧憬。只是思想上的自由,就能带来美好的感觉。
在行动上的责任和思想上的自由之间,站在自有一番就容易得到大家的支持。
003 角色变化 vs 怀念过往
人的身份一直在变连续感会产生一种会让人产生一种不适应,想要回到过去。所以人总是很怀旧的,怀念过去的学生时代,怀念以前的歌曲,怀念以前的电影,怀念以前的环境。
所以一些回忆杀的句子,营销或者说是产品,都能够引起大家的支持。
004 权利距离 vs 追求平等
过去不平等的关系,比如父子,夫妻,师生,男女,主雇。等等都是不平等的。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家这种平等的意识也开始觉醒,和过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所以呼唤平等的一些运动,也能够得到大家的支持,比如最典型的就是女性平权运动。所以要利用这种用户需求的话,可以为评选提供合理化的理由,帮助处于弱势的群体,讽刺那些倡导权力高下,或者歧视,欺凌的行为。
005 感受满足 vs 精神匮乏
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导致大量vc提供补贴,非常低价,就能够享受很好的服务,美食电影,娱乐活动等等。
物欲上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满足,之前提到过刺激适应的效应。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反向的一些活动反而会引起大家的欢迎。比如追求克制,自我提升等等。
所以在活动中剥夺一些别人被过量满足的感官需求,可能反倒会吸引人的注意,比如说早起,比如说读书,比如说提前完成任务,比如一段时间说放弃手机。
006 规则破坏 vs 追求平等,捍卫规则。
如果某些人因为不合理的规则获得利益,那么其他人就会感觉自己的利益遭受到的损失。所以大家会本能的去捍卫这些规则。
比如之前百度的一个设计总监,做了一个非常不好的PPT,遭到全网的口诛笔伐,因为这个人没什么能力,然后还做到了那么高的职位。其他人就会想,我自己比他做得好还努力,为什么还是普通的员工,感受到了非常不公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