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用“比较”技巧激励孩子?

如何用“比较”技巧激励孩子?

作者: 育儿修炼说 | 来源:发表于2020-06-07 14:50 被阅读0次

    本想用“比较”激励孩子

    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如何用“比较”技巧激励孩子?

    从我亲身经历的一个故事讲起吧。

    “不好了、不好了,有人喝药了”,急促的喊声迅速传遍了只有几户人家的小山村。

    循着声音,我跑到村西头;刺鼻的农药味,弥漫出小院外。

    “天哪,院门反锁了!有梯子吗?“只见有人从隔壁搬来木梯子。

    梯子刚放稳,一个人就跳上梯子,翻越院墙,打开了院门。

    门口的人们,蜂拥着冲进去。

    一刹那,喊声、哭声乱成一片。

    我惊恐地从人缝中挤进小奶奶家的卧室里,只见小叔叔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大半个床单上全沾满农药水和血水。

    见不得如此血腥的场面,我拔腿跑到院子里,傍晚的院落被乌云笼罩着。

    后面的情景,记得不太清楚了。

    只知道,后来小叔叔被山轮车拉到镇上的医院,半个月后,他从鬼门关那边回来了。

    那时的我,好像是上二三年级,小叔叔上高中。

    小叔叔家里有三兄弟,大哥和二哥,都正在上大学,也是村里当时仅有的两个大学生,在这之前从未有过。

    20世纪80年代,在农村里,能考上大学,还是挺稀罕的,非常受器重。

    还记得当时两位叔叔上大学临走时,村里敲锣打鼓、欢送的情景。

    后来从大人们的口中得知,小叔叔喝药自杀的原因:

    小叔叔的学习,比起两个哥哥稍微差一些,但父母话里话外总拿他和两个哥哥作比较。

    高中时期,学习压力本来就比较大,还经常受到父母作比较的刺激,就有了轻生的念头。

    再后来,小叔叔就辍学了。

    后来的后来,他就一直证明着父母眼中的“比哥哥们差”,干什么都不努力。

    听完这个事故,你想一想,在平常的教育中,

    你有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进行过比较吗?

    会经常这样做吗?

    其实,很多父母是无意中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对比,下面的话语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

    你看看谁谁家的孩子,学习多好,这学期又被评为三好生了!

    你看看谁谁家的孩子,钢琴都考八级了,你也不好好练琴!

    你看看谁谁家的孩子,多聪明,再看看你,还不知道努力!

    ......

     好多父母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懂事听话学习好,早睡早起体育好,天天看书从不玩电脑……

    很多孩子也是听着父母讲“别人家的孩子”长大的,父母们总是夸大别人孩子的优点,并拿来与自己孩子的不足之处相比较。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其独特的禀赋。

    就像自然界的植物一样,有早开花的,有晚开花的,还有不开花的。

    孩子的成长也是如此,那我们为什么还要用同一标准去衡量他们呢?

    咱们一起分析一下家长爱作比较的原因吧?

    一、作比较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竞争

    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下,似乎我们穷其一生都在各种竞争和攀比中。

    现代父母是焦虑的,从孕育孩子开始,就担心孩子跟不上成长曲线;担心孩子学得不够多,更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点、输掉人生......等等各种担心。

    孩子一出生,家长就带领着孩子,一路去争、去拼、去抢。

    父母们总是尽其所能去给孩子提供最好的一切,花巨资去买学区房、上贵族学校,报最好的培训班、兴趣班,进行各种竞赛和考级等等。

    父母们花费大量金钱,孩子们花费大量时间,就是为了能拿到拥有优质资源的通行证,在所谓的优质资源中拥有一席之地。

    在社会大环境的驱使下,许多家长总会有很多焦虑和虚荣,会不自觉地产生竞争和攀比心理。

    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孩子不优秀、不争气就会觉得很丢脸。

    总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比较于其他的孩子能处于优势地位,“比较”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2.期望能激励孩子

    我们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作比较,大部分家长的初衷肯定是想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想通过夸赞别人孩子的优点来激励孩子,让孩子进步,让他“知耻而后勇”。

    想改变孩子不良的现状:不进取,不努力,天天还要督促和提醒等等。

    许多家长拿孩子作比较,虽然愿望是好的,但现实常常会事与愿违,得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

    那咱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比较的弊端吧。

    二、作比较的弊端

    1.会让孩子习得性无助

    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拿自家孩子的不足与别人的长处对比,这种对比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一种负面评价,慢慢地就会在孩子的潜意识里形成“我不行”的信念系统。

    长期下来,也许会形成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

    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

    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如果孩子反复地被比较、反复地被否定,当你再让他做什么事的时候,他总是这样来回应:我不敢,我不行,我做不来,我做不好,还是算了吧!

    遇到问题时,他甘愿放弃、不再努力,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他做什么都不行,怎么努力都不行,他不会拥有荣誉和成功。

    他的生活就会被不自信、挫败、自卑和压抑情绪所包围,他就难以发挥自己的潜能,更不容易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滋生嫉妒心理

    经常被比较的孩子,一方面会产生上面所说的,习得性无助、自卑。

    另外一方面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服气,自尊被伤害,产生嫉妒心理,比较会将孩子置于与别人的竞争、攻击与对立中。

    比如说,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常常会说些刺激孩子自尊心的话:“你看人家冬冬,你再看看你,都在一个教室里学习!人家都会,怎么你就不会!"

    也许你的初衷是想以此激励孩子一下,可却偏偏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觉得,别人的成功对自己来说是威胁。

    因为别人的优秀,受到父母的斥责,因为别人的进步,给自己带来了惩罚,所以他很容易对其他人产生嫉妒心理。

    严重的时候,会发展出"我不好也不让别人好"的扭曲心理,于是他可能会不择手段地散布流言,恶语伤人,挑拨离间,打击报复,恶化关系等等,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上面说了“比较”的两个弊端。

    有些家长可能会说,现在生活很残酷,孩子的成长环境中处处充满比较,就算我们不跟别人比,也会被别人拿来比呀?

    如果孩子总是比不过别人,他的自信心又从哪里来呢?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到底能不能用比较这种方式激励他呢?

    教育孩子不是不可以比较,但我们一定要正确地运用“比较”技巧。

    那怎么做是正确的呢?

    三、正确的“比较”技巧

    1.顺应天性、尊重个性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个孩子的性格和气质也是不同的。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天赋。

    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个人身上至少存在8项智能,分别是语言、数理逻辑、音乐、空间、身体运动、人际交往、自我认识、自然观察的智能。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这8种智能,只是其组合的方式和发挥的程度不同而已。

    作为父母,我们要用多元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每一个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因此,孩子不需要跟别人比较,当我们拿孩子和“别人家孩子”比较的时候,就是不尊重孩子的差异性、独立性的开始。

    作为父母,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可以采用正强化的方法,引导孩子发扬自己的长处,协助孩子找到自己最擅长的那部分,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片希望的蓝天。

    2.和自己的过去比

    上面我们提到不要拿孩子和别人做横向比较。

    如果您总拿孩子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你不就越比越焦虑吗?

    但可拿孩子自己和自己比,拿孩子的过去和现在做纵向比较。

    比如:用进步榜去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拿孩子自己和自己比。

    今天和昨天比,他进步了,无论进步多么小,他已经超过了昨天的自己,这就值得被赞扬。

    追求进步,不是超越别人,而是不断地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人就一定会越来越好。

    昨天60分,今天70分,被父母赞扬了,孩子就会很开心,会继续努力,继续进步。

    等考到了80分的时候,父母更加的认同孩子,孩子的胜任感就越来越强,孩子也就更有动力。

    到最后只要有进步,只要做得比过去好,孩子的快乐就常在,信心就常在。

    这样既帮孩子建立了自信,又保持了孩子前进的动力。

    3.和别人努力的过程比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教育的过程中,我就想给孩子找一些榜样,一些标杆。

    的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但我们一定要孩子了解榜样努力和进步的过程,让孩子和别人的努力过程比,而不要只看到别人优秀的结果。

    例如:我家小宝羡慕哥哥架子鼓打得好,感觉自己的钢琴练得不怎么样。

    这时候,我就不能说:“你看看哥哥架子鼓打得多好,你看看你,钢琴怎么弹成这样?”

    我会和他说:“哥哥最开始学打鼓的时候,也着过急、流过泪;现在打得这么好,是因为他每天都进行练习;在上一二年级的时候,利用中午回家吃饭的时间,每天都会练鼓半小时左右,几乎没有间断。如果你也每天坚持练琴,一样也会弹得很好。"

    这种比较方式就是把别人努力和进步的过程呈现出来,实际上是展现了一个人如何超越自我的过程,能给孩子传递一个正面的信息。

    在生活中,我尽量避免我家两娃进行比较,一方面是我们的言语中尽量避免拿他们做比较,另外一方面引导他们要和自己比,不和别人比。

    我问过俩娃同样的问题:“宝贝,你和哥哥/弟弟,你觉得谁更厉害呀?”

    两个娃都很自信地说:“我更厉害!”

    我就和他们说:“你们两个都很厉害,哥哥有哥哥的优点,弟弟有弟弟的长处;比如说哥哥足球踢得好,弟弟棒球打得棒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这样你永远都比不上别人。”

    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和自己比,和别人比努力的过程,孩子在看到别人比自己做得好的时候,就不会再生嫉妒心,而是产生好奇心,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这样孩子拥有的是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内心是欢喜的。

    感觉自己又找到了一个新的学习榜样,有了再次进步的可能。

    当孩子抱着好奇心去探索对方成功的秘诀时,收获更多的是喜悦,并把这些秘诀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不断取得进步时,孩子内在的力量将会越来越强,越来越自信。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模式,孩子的自在和幸福,才是最重要的标准。

    我相信,了解了这个问题,在漫漫育儿路上,你的困惑会越来越少,孩子也会越来越受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用“比较”技巧激励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jc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