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身心灵的脚步,“爱自己”的声音越来越多,那么,什么是“爱自己”呢?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这的确是“爱自己”,但也不尽然,为什么有的人以这种“爱自己”的方式,却把自己送进了牢笼,这显然是害自己。
如何来判断是否“爱自己”?有一个可以类比的检验方法,把我们当做自己的孩子,看我们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的。每个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无条件的,不会因为孩子表现的好就爱孩子,孩子表现的不好就不爱孩子。当孩子犯错误时,父母批评的是孩子做错事的行为,而不会因为孩子犯错就不爱孩子了,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没有附加条件的,是全盘接纳的,无论孩子是不是做了错事、说了错话、还是走了错路,都不会削弱父母对孩子本身的爱,这就是无条件的“爱孩子”。所以,换位思考,当把自己看作孩子时,“爱自己”就像无条件爱我们的孩子一样,把自己和行为区分开,剥离出对自己的怀疑、否定、拒绝。
当自己遭遇了失败,当自己失恋了、失业了,当自己表现的不出色......面对不满意的结果时,这时候自己对自己的态度才是体现是否真正的“爱自己”。通常,我们会不自觉的冒出“我不够好”的声音,然后自责、沮丧、悔恨......无法自拔。这说明我们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只爱自己好的一面,不爱自己不好的一面,无法对自己全盘接纳,但我们对自己的孩子会这样吗?会选择性的接纳吗?所以,真正的“爱自己”,是不加评判、不带条件的接纳自己,是把结果与自我隔离开。
如何隔离呢?
一方面,停止用“糟糕、无能”等负面的语言来评判自己、甚至火上浇油,我们可以否定自己的行为,但是不要否定我们自身的价值,当然,无条件的接纳自己,不等于不思进取、止步不前,我们依然保持客观、理性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缺失,针对性弥补,才能不断的进步前行。
另一方面,用分离心,切断从信念到行为的负面链接。当我们想去尝试一件事时,先不去想我够不够水平去做这件事,我有没有能力去做这件事,而是去从行动入手,去想怎么能够达成目标,去实实在在的践行。完全从方法论的角度去看这件事,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具备什么样的技能,获得什么样的资源,才能把目标达成,把专注力放在做这件事上,而不是考虑是否有勇气,是否有信心,是否能做成这件事。
所以,“爱自己”是不带评判的全盘接纳自己,而“我不够好”可能是我的行为、我的技能、我的认知等等不够好,还需要提升,并不是对自身的否定,人本身是有价值的,而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当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拒绝时,先问问自己,我会对自己的孩子这样吗?如果不会,那么,像爱孩子一样爱自己吧。
出书训练营第三期第69篇作业 小宇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