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八年,重回校园。
距离上一次开学2012年9月,过去了八年。重新作为学生坐在教室里,走在校园里,吃在食堂里的感觉,真好。
在校学习的意义和自己看书还真挺不一样的,官方一点说,可以拿出我传说中复试成绩全专业第四名的回答。在工作的同时选择读研的理由:一是通过不断的学习,扩大视野,提升能力,在高校中的集体学习与自己学习是不一样的,更有学术的氛围;二是能有一个交流分享的平台。我很喜欢一句话一个人能走多远关键是与谁同行,相信能够从老师和同学身上学到很多书本以外的东西。实在一点说就是,确实也怀念学生时代,且在跟风,大家都考自己不考就心慌的不行。2018年心太深报的专业太难没考上,2019年在同事“你今年再别胡报”的鼓励下选择了最容易的民院MBA。
回想起在我财的学习的片片断断和生活的零零碎碎,Respect 献给我最爱的四位老师排名不分先后。老师能教的东西是有限的,本科阶段的课程差不多作用也就是兴趣和入门吧。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了。
No.1 西财一哥 匡哥。西北政法刑法研究生毕业但不是上法学专业课,会计学院辅导员,开了门选修课,选到选不到不重要反正大家都去上,需要提前一天占座的那种爆火。留着高晓松式的半长发,研究同性恋、犯罪心理等课题,不懈于体制的那种,突然有一天说要离开学校去当四川某市发改委副主任。在匡哥的课上,我知道了同性恋有一部分人是基因决定的,不是自己能控制的,从此开始对同性恋擦掉了眼镜上的颜色;我知道了马加爵案不仅是什么大学宿舍关系,激情犯罪的问题,他体现的是一种杀人型人格;我知道了辛普森案,欧美法系陪审团制度,法律保障不了世界和平主持不了公平正义,而是维护秩序,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的区别;我知道了李昌钰,一个在美国了不起的刑法学家,破解了很多疑难杂症(血腥暴力)案例。
No.2 西财二哥 查哥。马克思学院的老师,教授的课程好像是思修吧,因为根本不重要,期末考试的大题是选择我爱的人还是爱我的人。是我所见过的将中庸为人处事的风格运用的最舒服的人,年少时也意气风发,农村出身,争强好胜。高中时班里有个男同学弹吉他帅到全班女生,他自己默默一个月苦练学会了。师范专科毕业后自考本科和硕士,考研那年顺便接了个婚生了个娃。考英语六级听力时不戴耳机,因为他说戴了听不懂影响对选项的判断。记忆力惊人,第一节课他说,今天第一天我猜是来的最全的,我的课我从不点名签到,今天你做那个位置以后每节课都按这个座位坐就可以了。之后的每节课,查哥可以瞬间说出“怎么不坐到上次的座位”“第X排的男生今天没来啊”“X女生剪头发了?挺好看”“今天怎么没带女朋友来陪你”...《最强大脑》既视感。很有能力但很佛系,不挤破头评教授,不花钱发论文,学院又离不开他,不得不重用。后来我在工作中见识了跟查老师同样类型的一个前辈,不得不佩服,能在中庸风格里把自己安排的明明白白。
No.3 气质赵院。从不化妆,纯素颜,着装非常casual,美剧里女主出门买菜健身那种风格。但是气质爆棚,腹有诗书气自华本华。留德“土著”,35出头成为学院副院长,教我们国际金融,学期还没结束,赵院离职了,前往外交部担任某国教育方面的外交大使。课上具体知识点,不记得什么了。我能收获的是她身上的英文思维,女性成长和自我认知。
No.4 法学启蒙 老廖。大三跟风选了双学位,也是跟匡哥有关系吧,觉得法律跟我的想象完全不一样,好有意思啊。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还有趣爱炫耀的民法老师,真的爱了。即使给双学位的学生讲课,毫不敷衍,一样搞课堂辩论和自由讨论。好了,我不会告诉别人我报志愿放弃了武大法学。人生嘛不就是在错过中度过的,说不定我当时直接选了法律,第一节课法理,第二节课法制史,第三节课宪法,我就无聊到退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