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公司的办公地点不对,物业整顿,不让在万通广场做。
B公司的办公地点也不对。商家换了一家。据说他们家不做了。替换的那一家有外贸业务,但是不需要我的服务。
C公司……
下午14:04分,在星巴克里面蹭座位,整理工作日记。这是我最近最常做的一件事。因为跑市场,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而我又有坐下来安心处理一些事情的需要。于是乎,星巴克就成了我的落脚点,不是因为这里逼格高。而是我知道他们不会因为我不消费就赶我走,还提供WIFI和电源给我使用。
最近一个星期在专注面相婚纱产业做产品推广。但是接触下来发现在我想象中应该很热闹的虎丘婚纱一条街,如今却是一副破败的景象。在昌华集团内,眼前只有零星的几家还在开张,但是房间内没有灯光。耳边会听到机器的轰鸣声,仔细搜寻下来,才发现是一台崭新的柴油发电机正在运转的声音。在看看路边散落的电线,黑色的橡胶中间包裹着铜色的电线。是的,这里的电源被切断了。柴油发电机,是用来做备用电源的。整个昌华集团院内,一副末日来临的即视感。
面对这种情景,我的第一反应是难道婚纱产业没落了?在路边遇到一位正在工作的店主,大概聊了一下。原来他们这里是准备搬走,说是不让在这里干了。
我问:“是不是要拆迁?”
对方回答:“不知道,没听说,反正就是不让干了。”
我继续追问:“那您下一步打算是什么?”
答:“换地方呗,要么去安徽,要么去无锡。反正已经这样了。”
这位老大哥倒是乐观。我想也是的。从产业角度来说,是没问题的。只是天气有了变化。这一刻我发现,原来不是什么企业的生与死。只是环境变了,人要因时而动。
到这里,我就很不理解。政府为什么会让明明很兴隆的婚纱产业流失呢?按道理说,政府是不会干预市场的经营活动的。带着这样的疑问,我试着在网上找寻一些答案。开始的时候用手机百度,嗯,第一页都是广告,果然我对百度的期望太高,我错了。打开电脑,使用谷歌搜索,发现原来是政府要政治消防安全隐患,不得不对虎丘这个地方动刀。确实,虎丘婚纱一条街是自发生长起来的产业街。因为缺少规划,里面的街道拥挤,人口密集,消防隐患巨大。加上苏州今年已经发生三四起大大小小的火灾,从安全的角度来说,这次整顿势在必行。从大的方向考虑,不能因为眼前利益而将人民的生产生活置于危险境地。
只是,这一次的整治影响了商家的生意。多少算是一次局部地震。目前我还不知道如何分析这见事情。应该采用什么框架。先列出三个视角吧。
政策视角
首先,这只是一次消防治安的整治行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是消除安全隐患的有效办法。虽然看起来对个体有些残忍。但是和生命安全比起来这些不算什么。毕竟人是活的,这里不能做生意我就换一个地方。这个生意不能做我就换一个生意做。
其次,受影响最大的是小作坊,小商家。虎丘婚纱一条街里面,一楼店面,二楼工厂,三楼宿舍。而且楼间距密集,如果发生意外,不适宜人员疏散也不适宜消防单位救援。对于大商家和已经形成产业配套的成熟市场来说,并没有触及根本。所以总体上,虎丘婚纱城只是一次升级。而升级必然会带来一些阵痛。
最后,提升产业的形象。毕竟小作坊生产虽然灵活,但是不如上规模的工厂来的有效率。从另一个角度说,小作坊仿制抄袭的可能性比较大,不利于鼓励原创。再者,大部分小作坊在品质管理和市场定位上偏向低端。做出来的产品质量和观感有缺陷,这不太符合国内消费升级的大趋势。
产业视角
婚庆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国内市场二孩政策开放情况向好,国外市场稳定。考虑到人均消费水平的提升,会抵消一部分因为国内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未来婚庆的市场总体是向好的。再进一步只要人类还要有结婚的习俗,就是一个可以长期赚钱的生意。在市场内部,总有企业的生与死。这就看个体的适应能力。
经过20年的发展,苏州婚庆产业配套已经搭建完成。因此此次调整不会影响到苏州婚庆产业的生态。那些消防安全合规的还会继续做下去。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永远都是四字箴言“多,快,好,省”。对于苏州以北再远一些的人,千里迢迢的来苏州买婚纱还是不现实。如果合肥建立了婚纱城。那么其周围的消费者就可以就近采购。
从人才流动来说。确实苏州失去一些人力资源。但从全国的角度来说,只是从苏州迁徙到合肥,仅此而已。对更北方的消费者来说是一件好事。对合肥当地也是一件好事。
这只是整治,不是驱逐。也就是说,苏州还会保有婚纱产业。而且虎丘婚纱城的品牌依然在江湖中享有威望。建立品牌很难,但是品牌一旦建立,只要自己不作死,没有行业方向的变化就可以使用很长时间。相比较而言,合肥新建立的婚纱城想要打响自己的名号,短时间内是不太可能实现的。所以那些回老家发展的,只是分流了一部分海外客源和长江以北的客源。
从消息传播的角度来说,知道婚纱城消防安全整治的人不会很多。现在信息爆炸,消费者每天都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着。这种新闻对不是很紧急,很需要的人来说,很难进入他们的消息雷达。包括我,如果不是因为要销售产品,恰好将婚纱作为目标,我也不会知道这件事。
个体视角
这只是一次迁徙,并不是灭顶之灾。没必要觉得天塌下来。个体要依托平台生存。无论是选择苏州还是选择合肥。只不过是换个生活的地方而已。在苏州市场成熟品牌响亮,短暂的调整过后势必会恢复生机。而合肥市场就需要耐心和开拓。对小商家来说,无论选择哪个平台,都要做好短时间内业务调整的准备。再者就算没有这些,企业的兴衰也是一种更替。所以对我个人而言,该打电话就打电话,该见客户就见客户。
综上,不是婚纱行业不行,只是苏州的市场变天。需要有一个回调周期。只要还活着,就不要放弃,调整一下继续干。未来还是很美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