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生读书尴尬论
在劝学当中,一名15岁的学生直言,读书就像坐牢一样。
好熟悉的词语,好尴尬的论调,可他就是出自一个青春年华的逃学学生之口。不知这是他个人的悲哀,还是这个社会的悲哀。
曾几何时,我也一样,在那个懵懂的年龄,想法极其搞怪,只要是你不想要的东西,你就会讲出一堆不是道理的道理来,什么那个老师水平欠,逃学去摸鱼,请个病假在家睡大觉等等,读书不好的,都是这个想法。
现在回想起来,是那么的幼稚,如果当初我也听从老表的话,和他一起离开学校,今天我会是什么样,很难去想像。所以我得感谢母亲,是她,一个只读过小学三年级,可以说没有文化的,一个农村最朴素的女人跟我说,读吧,不然会后悔的。
回过神来想想,少不更事是多么的可怕,我们往往毁就毁在这个年纪,悔就悔在那一群不懂事的玩伴的唆使当中,以为他不读书很酷,于是乎,我也跟着做,以为这样才显得拉风,才有“大哥”的风范。
我帮扶的贫困户的儿子就是这样一个人,辍学了,原因就是读书不好,考试零分,不愿去了。
我们去做工作时,他一言不发,蛮帅的一个小孩,父亲早亡,母亲含辛茹苦把几个子女拉扯大,本以为多子多福,可一个个就这样从可爱变成了淘气,从淘气变成了社会最大群体中的那一员。他们不懂法,不知世故,更不懂得去体会母亲的艰苦与期盼,有的只是任性,天大地大,唯我独大,把世界摒弃在家中那几亩地的范围之外,以小我之身去感受人生之累。本来这个年纪就应该坐在教室里,从书本中去获取做人的力量,可他们放弃得那么草率自然,把人生当成一张白纸,如此不负责任的年龄,让这个社会变得很尴尬。
脱贫攻坚,扶志与扶智同行,而智是改变人生命运最好的渠道。纵观现状,法制有了,苦口婆心的干部有了,可现状改了吗?如果要找问题,贫困户的家庭观念是一个原因,但社会的风气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法不责众,特别是像贫困户这样一个群体,有些是父母不让孩子读书,有的是子女不愿读书,对如后者,你能责怪他们的父母吗?你真能动用法制的力量去制裁他们的父母吗?又不是父母的错,那样只能让这个家庭更加困难。是学校不作为吗?学校也和帮扶干部一样,心急如焚,想着法子劝学,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换来的是他们的家庭被严重打扰,他们的学生一见我们就藏了起来,无论你怎么使力,就是劝不动,帮扶干部、学校、政府都被动,面对高悬的问责大棒,我们成了辍学者的掌中玩物。此时,你才觉得我们的能耐成了毫无“能耐”。而贫困学生的任性泛滥成灾,山里娃成了山里“玩”,他们错了吗?可他们以为是对的,这种“以为”,令我们的苦口婆心好尴尬。
今天我们又进村了,猜猜看,那位不读书的孩子,是在家等我们,还是又跑到山上藏了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