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张铁钉老师的课,很受启发。张老师的授课内容主要两大部分:一是学会如何读书,二是学会如何写拆书稿和讲书稿,内容非常吸引,干货满满的。
一、学会如何读书
其实关于如何阅读方面的书籍很多,自己也看过不少,但总感觉未入脑,未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每每看书,多是看了别人介绍说这本书值得看,是好书,就去看了,看完也就看完,水过鸭背,因为没有提炼与输出,终究没有留下太多的东西,所以自己与没感觉读书有什么收获,故一直对阅读兴趣了了。
今天张老师提到阅读前首先要对作者进行了解,这个观点好特别。虽说每本书都会有作者的简介,我基本是无识地去看,没有意识到正文与作者之间的关系,更不会去想作者为什么会写这本书,完全是被动地看,所以看过了也不会有深刻的印象。应该带着问题去看,例如:作为为什么会写这本书,知道作者的个人经历时,在作品中你就可以更容易理解他的观点,收获更多深层的思想意义。
张老师还提到一点是我经常遇到的,有些书,看着看着就看不下去了,可能是提不起兴趣,可能是完全理不出头绪,可能是看不懂,往往就容易弃读了。我确实会这样,但好书往往是越到后面越精彩,这样的话还未读到精彩部分就已弃读,结果就是,好书在我看来也不咋地,徒有虚名矣。其实看书与追剧一样的,开始时需要一些铺垫,再进入正文,逐渐引向高潮,再慢慢结尾,不可能一开始就直接到高潮吧。张老师教了一个方法很不错,就是快速掠过,如果这部分内容你不感兴趣或看不懂,就先快速掠过,看后面的,如果后面精彩的内容里有些是在前面铺垫过的,你想了解更多,自然会往回再看 ,也许可以更容易看懂之前的内容了。
读书方法很多,我以前读书,基本就是一本书从头看到尾,一页一页地看,由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这样才算读完一本书。其实不同种类的书籍可以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张老师列举了一些例子:如社科、知识、科普类书籍,可以先看标题和章节的名称,大概知道整书的内容,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章节重点看,或看看书评或是讲书稿,对书中的内容有个基本的了解后,再带着问题去找答案,这样的输入更有质量。不要纠结于一句话或一个观念,不明白先放下,做好标记,当看完整本书后再回头看,也许就明白了,或者已不是问题了。
忽然明白了,读书确实有方法,方法得当,一天一本书也不是不可能的。我一直觉得一天看完一本书是奇谈(持续的,不是偶尔)。
二、变现
通过写 拆书稿和讲书稿实现变现。对于变现问题,我总觉得离自己有点远,因为我对写作还完全没有感觉,只喜欢自己随意地写,例如《成为作家》里所说的晨起无意识写作,在半梦半醒之间这种写作最适合我,随性,随意,随笔,想到什么写什么的感觉真好,随着键盘的敲击声,文字从电脑屏幕上流利地蹦出来,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转化为文字,真的很爽,但这种爽只属于自嗨,是写给自己看的(其实写出来后自己也很少看),都是别人不感兴趣的碎碎念,很少正儿八经地写文,更别说去投稿了。
自从打算开始阅读之旅,就有了想学写书评的冲动,觉得如能写书评,至少能把看过的书的精华留下来,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真的学有所得呀。所以张老师的课真的来得非常及时,我就先从简单的拆书稿和听书稿学起来吧
拆书稿是有相对固定、通用的格式的。
文章开始是引入部分(200-300字),一般由名人名言,小故事或热点等引入告诉读者们为会么我们要来拆这本书,这本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收获,引发读者带着问题读书,在书中寻找答案。
第二部分是作者介绍(100-200字)。主要是介绍一下作者的权威性,来证明这本书确实有价值,作者的其他作品等
第三部分列出本书拆成几部分(小大纲,约100字)。让读者对获取到的信息有所了解
第四部分正文(不同平台对字数要求不同)一般来说,五个章节就可以了,最少三个
第五部分总结(400字左右)。对正文内容的回顾,加入总结因素
第六部分结束语(100-200字)。一般用一段话对全书进行一个概括或者总结,或对知识点的一个系列引申,或介绍系列中的下一本书,最后写上感谢语作为结尾。
“”拆书前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找到书的主题“”
拆书稿就是要找了这本书的观点,用书中的例子进行讲解,不需要引申,重点是要忠于原文。
阅读每个章节,找出重点内容作为正文中最重要的部分
拆书稿的正文要求是简练,高度精简,且能让人看懂,定义或者是概念部分,必须要完整,逻辑性强。例子选最能引发读者共鸣的,要加上分析来帮助读者理解。正文的段落之间要有过度语句进行连接。拆书稿比较简单,可以做思维导图帮且梳理大纲。
听书稿市场需求量比书评要大,字数2-3000至上万字,因为包含原创性,因此费用要比拆书稿要高。
讲书稿的格式跟拆书稿很像。
基本上开篇格式是:大家好,我是什么机构的谁,这次为大家带来的是哪本书。这本书共多少字,我将用多少时间为大家进行讲解。从这本书中我们能够学习到什么。
第二部分:引入(约300字),用例子来写问题,说明我们为什么要看这本书,这本书可以解决我们什么问题。关键要能够挑起读者的兴趣。
第三部分:全书介绍,作者介绍,约100-200字,主要是证明这本书的价值。
第四部分:大纲。简介本书分为几个部分进行讲解。
第五部分:正文,找出几点联系生活,容易被人看懂就好,讲书稿切记的是不要和生活离得太远了,要能在生活中应用,能让听者得到切实的提升,这是你写作的方向和目标。正文部分还要注意最好的方式是用自己的话来说出,一般由3-5个章节所组成。可以通过拆书稿或书评去了解书本的大致内容,作者信息,然后进行梳理就可以了。
讲书稿与拆书稿有什么不同呢?
讲书稿侧重是讲,关键在于通俗易懂,要口语化表达,读起来顺畅,有亲和力;
拆书稿则书面化多些,大量原文,语言风格要和书保持一致。
无论是写讲书稿还是拆书稿,都需要对书籍再次阅读,可以加深理解,锻炼文笔和思维能力,都是自我提升的好办法。
听完张铁钉老师的课,让我知道了原来还是讲书稿和拆书稿这样的文体,以前只知道有书评,而且还觉得写书评很有难度,现在知道有拆书稿,且学习如何写作拆书稿,确实非常实用,自己可以通过写拆书稿去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归纳,总结,提炼书籍精华的能力,更好地进行输入与输出的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