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里蹦出来的第一个词是“未完成的人”。这是我今年看问题的一个很大的视角转换。
过去,我会把所有的努力都看成是自己变强大的过程:我这个人就这样了,所以我需要更多的武器让自己变得更厉害。
但是,如果从“未完成的人”这个角度来看:我应该要成为的那个人,我还远远没有达到。那个人有更多的智慧,更好的感受力,更多处理问题的工具。所以我现在的努力不过是要更接近那个目标。
这么看问题的好处是,你不会贸然说什么有用什么没用。有用没用,那是就我当前的目标而言的,而对于那个未完成的自己来说,我现在多读一首诗、多站在那里看一眼风景、多认识一个人听他讲自己的故事,都是我完整人格里不该缺少的一个片段啊。今天是除夕,预祝所有正在完成自我的人。
结果不可控,
那如果非要说一句我们能控制结果的祝愿,那该是什么呢?我想,可能是这么一句话,叫“旅程即回报”。每一段旅程,其实都产生两个回报,一个是达成目标带来的回报,还有一个就是这段旅程本身带来的体验。
有一本很有名的书,叫《禅与摩托车的维修艺术》,这书里面就说到,开摩托车和开汽车,区别不在于速度,而在于,如果我是开汽车走完一段路,我是在一个和外界隔绝的小空间里,我看车窗外的风景,其实和看电视差不多,我就是一个观众。而开摩托车则不同,我不仅在奔向目标,而且和环境融为一体。
有一个词,叫“时间的私有化”。什么意思?你看,我们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被外部因素规定的。什么吃饭睡觉,这是生物基因规定的,上学、工作、开会,往往也是别人规定的。这都是时间的公有化。
那时间的私有化呢?就是自己能定义的时间。时间私有化无非是两种办法,第一种是用自己的感受力。比如说你谈恋爱,那这段时间就被固化成了你个人非常独特的体验,这就是你私有的时间了。
第二种,就是用自己的创造力。比如说你写了一本书,做了一个短视频,吸引了很多人来看,你定义了别人的时间,这段时间也被你私有化了。
怎么衡量一个人一生过得好不好?什么财富、权力,其实都不是好指标。而时间私有化的程度,就是我把多少流逝的时间固化成了我独特的体验和对他人的影响,这其实是一个更加精准的衡量指标。
在追求创新的过程,我们只是吧自己的东西重组合变,前面的人做过,我们在他的前面上不断的更新,不断的进步。
做到之前没有人了,那就是我们考虑下一步怎么办。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人很少。
改变 ,创新 ,创造都是为了变成我们期待的样子。意愿改变,自己有能力改变,环境允许,这只是开始。接下来,还需要不断的坚持,验证,给进,反馈 。
在固定的时间,地点,人 ,做同一件事,这样不好吗。
固定还是创造,一个的接地气还有一个自己是可以做的,要行动。一直漂也不行,也得有固定的点。创造是在想象力的空间。想都不敢想,还有什么创造。
你是怎么熟悉环境,熟悉人。还有做了哪些准备和事情。下一个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