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的宗教中,说上帝创造了一个男人,叫作亚当,然后用亚当的一根肋骨创造了夏娃。而与西方不同的是,在孔子研习完《易经》之后,提出了“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
男人和女人都是包含在万物之中的。所以我们的祖先会说,人类社会就四个字:饮食、男女。其中,饮食是生存问题,男女是两性需要和繁衍问题。
对于这些事理之间内在联系和相互变化的规律,在《易经》的卦序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比如,乾为天、坤为地,这个大家已经很熟了。在乾坤以后就是屯卦,屯卦的卦义是“物之始生也”,就是万物开始生长了。然后是“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意思是说,万物刚长出来都是稚嫩,因为蒙昧未经开发,所以接着要启发蒙昧,这就是蒙卦了。
启发蒙昧除了要按部就班地往下进行以外,还需要什么呢?
“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这样需卦就出来了。“物稚不可不养也”是整个社会的进步。
那么,此时的人们拿什么来养呢?这就需要有能维持生命的养分,也就是饮食。
人们有吃喝的行为,就涉及物资和能源的分配,这就容易产生矛盾,于是“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诉讼的要求就衍生出了讼卦。
大家都想吃饱点,吃完了还都想囤点,所以难免发生斗争,这就需要有人来调停。也就是“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师卦就是这么出来的。
从蒙到师,是人类世界的第一次大动乱,人们从天地间初生,然后到渐渐开始有了基本的道德秩序。
人类社会发展到这儿,人们就开始慢慢自私了。有了欲望,就在斗争中因为立场不同、观点不同而组成了不同的团体,各个团体之间就有了相互排斥。而在团体内部就会比较团结。
于是,人们就与自己相同的人一起走。一个人在前面走,一个人在后边跟着。这样就有了比卦。
那么,我们再来看,大家凑在一起,劲往一处使,是为了谋求共同利益,而在人类早期,大家共同利益就是牲畜、粮食等物资,于是就有了小畜卦。
孔子说“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这里的“履”不是鞋子的意思,是走路的意思。大家有钱了,生活过得可以了,这时就需要秩序的维护这种稳定的状态。就像管子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物质进步到一定程度之后,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文化和法律。文化和法律会让社会安定,人们的精神生活也不再空虚,所以就有了“履而泰,然后安”。这就有了泰卦。
泰卦中的泰就是安泰的意思,是个很好寓意的卦象。但就像八卦阴阳鱼上阳盛而阴生一样,太安泰了也有问题。所以就出现“物不可终通,故受之以否。”否卦也就跟着来了。
所以你看,我们的先祖非常的智慧,龙飞得太高了就一定会亢龙有悔,事情发展得太好了,也会出问题。你看当初兴盛一时的汉代、唐代,还有古罗马帝国,都是发展到顶峰的时候,突然出现的危机。
当然,不好的事往往很难避免。所以,需要我们坦然处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然后否极泰来,就有了回归大有的“元亨”之势。
这就是“同人卦”和“大有卦”的由来。
所以,六十四卦的卦名不是乱起的,而是我们的祖先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精心凝练而成,只要我们踏下心来一步一步琢磨,便能够参透其中精髓所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