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一次听说“自我关怀”这个词,我感到很讶异,继而如一股暖流流过心田,再而又冒出不好意思的情绪来。
听说过关怀老人,关怀小孩,关怀弱者,关怀病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唯独忘了自己。
曾经辗转难眠的午夜,无数从梦里惊悸而醒的时刻,如果眼泪能冲刷掉我的软弱,也许现在的我已是巨人,如果上帝听得到我的祈祷,可能已在世事的轮回里几度重生。
可是我只是一味地思考着如何前行的脚步迈大些,不掉队。没想过停下来舔舐下自己的伤口,关注下自已的心跳。
我竟这样要求过别人!真可笑,如果自已都不知道爱自已,谁该在我的要求下来爱我呢?
写下来觉得荒唐,大半生就过着这样迷糊,荒唐的日子而不自知。白活了。
不是应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吗?
怎么在我为人人,却把自已丟失了的日子里满目疮痍,了无生趣呢。
想起《都挺好》来,其中的妈妈赵美兰不算高明,还有一种妈妈会让你不知不觉中接受她的观点:你不牺牲谁牺牲,你的奉献才证明你有价值!
电视里因为只有妈妈一个人是这样想的,生活中不仅你的家人,连同周围环境都在这样要求你,稍有反抗你试试,不仅你家人不会让你得逞,周围人的冷眼及唾沫星子就会让你的灵魂矮下去,永世不得超生。
所以苏明玉这个形象是站得住脚的,唯有内心强大到能反抗命运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巅峰。
这也从另一方面告介我们,首先尊重自我,遵从本心,让自己强大起来,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才有可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关怀自已,从我做起。
现在物质生活可说无忧了,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人应在五个方面寻求满足, 一,物质生活,二,安全感,三,归属与爱的方面,四,尊重,五,自我价值的实现。
后四个方面,我们还有很大改进的空间,比如安全感,六十年代及以前出生的人都经历过物质溃乏的时代,所以对物质有近乎疯狂的不满足,就是缺乏安全感的一种表现。
在爱以及归属方面,我们似乎没有好的范夲,迄今为止,家长制为家庭的一般模式。
男人从父母手里承袭下家长的职位,第一要务是带着妻子儿女一起报答父母,虽然现在情况有很大改变,但是这一观念至少站在道德的至高点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无论在家务劳动上还是在养家能力上都强调男女平等,而男女的社会地位并不平等,在三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下,居然还有独生子家庭要求所娶的独生女尽好做媳妇的本份,少管娘家。
而男人仍然是一个家庭的天,老人,女人,孩子在精神上高度依赖男人,而在生活上,又把男人当弱智般的照料。美其名曰只做大事。
男人不明白自已的身份,处于精神分裂的边缘,女人在彻底的奉献之后得不偿失,追悔莫及。
中国人讲共生,是没有独立人格的,也不需要独立空间,对孩子可表达爱意,对老人表示尊敬,男女间最好的感情是彼比尊重
让我们回归人的本性吧,既不为他人而活,也不求他人为自已而活,各自关怀好自已的内心,活出有质量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