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东方思维与西方思维

东方思维与西方思维

作者: Cloudya云 | 来源:发表于2016-09-28 11:21 被阅读797次

    西方思维

    西方的哲学是从理性开始起源,将人看得到的部分加以观察、思辨、求证,将人看不到的部分,归于宗教、上帝,逐渐形成了演绎、归纳、求证的科学思维,以及存在上帝的基督教。西方的思维更偏重一元思维,有条理因果的观察、思辨、总结、求证。

    东方思维

    古老的东方哲学源于儒道释三家。儒家讲博闻、慎思、明辨、笃行,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道家讲天人合一,天地是一个大宇宙,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佛家讲的“一切众生本来皆具有如来智慧本性,只因妄想、颠倒、分别不能证得”,并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禅宗。当年思明追着得道的六祖去抢袈裟,六祖传心“不思善、不思恶,当下即是”。这种超言思、绝尘虑是超越思维,超越思议的。这方面比起纷杂的思维、思辨,更要求人能够制心一处、根尘立定。

    西方思维与东方思维的对比

    如果说西方思维更偏向于理性、思辨、求证的科学思维,东方思维更可以用空性来演绎。这些可以从古老的中国空间艺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中都可见一斑。水墨画讲究留白、讲究情韵生动、讲究空间感,古老的设计也讲究流动感、节奏感以及与生活节奏、天时地利、人的合一。这些我们在红楼梦第17章大观园的设计中可以有深刻的体会,也可以从明代的家具设计中略有体悟。还有古老的戏剧文化,在唱念做打中,在声色音像中,营造出一种”空生妙有“的氛围。还有古琴音乐,大家自可从“高山流水觅知音”中意会。

    相对来说,西方思维更偏向一元思维、二元思维,而真正的东方思维更偏向于多维度的。我们学习工作技能时,更多偏向一元思维,如演绎、归纳总结等,这方面有著名的麦肯锡金字塔原理等等。西方更多是对现象的观察求证,于是会沿着对现象的观察,不断走向拆分至极限的最细小的粒子的科学求证。但不是所有的现象都可以有明确的解释,这也是科学毕竟有限。

    西方思维讲究主观和客观,东方思维更讲究物我两忘,无言无思无我。

    西方思维讲解二元对立,东方思维更讲究超越二元对立,超越善恶好坏。

    西方思维认为人的理性之高,而东方思维更讲解天人合一。

    西方思维更偏向对现象的观察证明,而东方思维更是超越现象看本质,如“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从道德经中我们细细体会: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从《金刚经》中我们细细体会: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

    从佛法精髓《心经》中我们细细体会: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即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东方思维讲究真空妙有,色空不二,天人合一。西方思维更偏重人对色的观察、求证,对思维、意志、理性的追求。

    那么我们可以怎么比拟东方思维和西方思维呢,如果说是一颗树状形状的话,东方思维更偏向于根部,而佛法的精髓为根本,西方思维更偏向枝干、枝丫。

    把握住根本,不偏空,不偏色,前路漫漫,能够更坦然的行走。

    说明:本文并非严谨的论证,仅作为个人思考结果的记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方思维与西方思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vhy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