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吧”是统编版教材特别编写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目的是为了让“读书为要”的理念深入人心,确保将整本书阅读从课程设计到实践都成为积极的现实,从而为学生能够大量阅读和创造高质量的阅读生活保驾护航。
那么如何进行整本书阅读呢?上好阅读前的导读课是尤其重要的。今天查阅了资料,和大家分享一下:
阅读前的导读课,主要侧重于导兴趣,兼顾导方法;阅读中的导读课,主要侧重于导方法,导思考,兼顾导兴趣;阅读后的导读课,主要侧重于导创造,导发展,兼顾导兴趣。
从导兴趣、导方法、导创造三个方面,探讨如何上好名著导读课:
一、导兴趣,要做到善用资源,巧设悬念,激发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导兴趣,是名著导读课的首要任务,阅读兴趣培养起来了,学方法用方法和进行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活动,才有基础,才有动力,甚至能够水到渠成。
名著导读,导兴趣,目的是让学生对具体的名著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迫不及待地想捧一本书在手打开阅读。阅读前的导兴趣,方法策略运用得当,可以让绝大多数学生兴致勃勃地开启阅读之旅,但不一定能保证学生的阅读兴趣持续下去。有的学生可能随着阅读的推进,新鲜感会消减,或者觉得这本书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就慢慢失去了用心阅读的兴趣。教师要对学生阅读中的表现进行“监控”,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引导不同学生从新的角度体验阅读的乐趣,让兴趣重新被点燃。
二、导方法,要做到学为中心,帮助学生建构积极的阅读体验。
阅读方法的引导,一是为了保证学生读有所得,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质,二是让学生在不断收获成就感的基础上进一步激发阅读思考的兴趣,教师要二者兼顾,才能让方法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最重要的是,阅读方法的引导,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保证方法的运用使学生的阅读更加有趣,阅读发现更加丰富。
三、导创造,要做到激活思维,注重实践,帮助学生收获积极的自我实现。
阅读整本书,一个重要的目标追求,就是开阔学生视野,引导学生认识更加广阔丰富的世界,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思维品质(包括形象思维和言语逻辑思维等),进而促进学生在多维拓展创造中收获积极的自我实现。创造性的阅读活动,既要契合学生的兴趣,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投入,才会真正在实践中收获多方面的成长。
最后特别要再次强调的是,教师上名著导读课,一定要在自己深度深研名著的基础上展开,如果自己还没有认真阅读过一两遍具体名著,就去上导读课,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