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作者: 小Kikki | 来源:发表于2019-10-21 18:44 被阅读0次

我很喜欢公众号作者L先生,甚至曾经报名参加过他的智识营,那是一个锻炼自己思维的训练营。
在训练营毕业之后,让我最受益的一个观点是——分清楚事实还是观点。
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各式各样的观点,例如新闻的标题和内容,各种各样的文章等,大部分都是写稿人的观点。而我们往往容易把观点当成是事实,因此闭塞了我们的耳朵和眼光,再也看不到更多的讯息。
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越来越接受一类的观点,然后我们每个人也会越来越雷同。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被他人的观点所左右。
例如,我们听见一些人谈论另一些人的品性、言行,然后,我们就误以为她们是那样的人。殊不知,每个人的观点都是他个人的独特感受,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事实。
在大学的时候,我一个人前往北方读书。第一次离家这么远,孤独感是难免的。
一个冬天的早上,我在楼梯处寻找我的热水壶,一抬头,狠狠地撞到了楼梯角,我的头非常地疼。这个时候,舍管阿姨听见了,笑着问了我一句:“哎呀,傻孩子,你怎么撞到了,可疼吧?”阿姨带着东北的口音,一句“傻孩子”让我眼泪瞬间决堤。“嗯,好痛。”我含着眼泪笑着说。
这个“傻”字让我想起了我的父母, 因为如果他们此时在我身边,也一定会心疼地”嘲笑“我。
从那以后,我便对这个阿姨有了特殊的好感,每次路过值班室,我都会很热情地对她打招呼。
某一天晚上,我与舍友在吐槽着学校的种种。突然,我舍友说了一句,她非常讨厌某个舍管阿姨,原因是她很凶。我仔细一问,才知道她心中”很凶的阿姨“ 与我心里”慈祥的阿姨“是同一个人。
而阿姨事实上是一个怎样的人?
没有人可以给出准确的说辞。但我们对阿姨的看法,都是自己的观点。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别人的一些评论而对某样事物或某位人物产生预印象,然后我们会排斥、 害怕。
可是,” 自证预言“又会让我们此后的行为和得到的反馈越来越像我们设想中的样子。所以,我们进入了自己布置的牢笼里,深陷其中。
试想一下,如果不告诉你所有这些信息,让你凭自己的感受和直觉去行动,你还会有预先产生的印象中这样的想法吗?
很大概率不会。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被吹嘘得再好的,也有可能只是尔尔。被贬斥得再不济的,也有可能出乎意料的好。
事实如何,还是要自己去探究, 当然,他人的观点并非毫无作用,至少可以在某个层面给自己提醒。真相只有一个,那就自己去一探究竟吧。

相关文章

  • 对视一眼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对视一眼

  • 我是好人还是坏人,还是什么一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知道你身边的都

    所以好多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也可能都是给你制造的幻觉

  •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道听:是在道上听到不可信的传闻,途说:是在中途上又向别人传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孔...

  •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先入为主的脑子里就有个定义“新疆不安全”,一直出差也没敢去。 这次约了崔一起去,前后共待了4...

  •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老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可是从校园生活里转变到社会生活中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不一样的理解,也许是“眼见...

  •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前两天和好友出去浪,火车上和旅途间隙重读高考复读那会入手的柴静的《看见》,顺便打发大把时间。未读完。脑袋突然蹦出一...

  •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今天别的地方同事休息,让我去替半天班,曾经去替过班的同事,就告诉我这个地方屋里空调开的太低,太凉了。环境不好,去洗...

  •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我很喜欢公众号作者L先生,甚至曾经报名参加过他的智识营,那是一个锻炼自己思维的训练营。在训练营毕业之后,让我最受益...

  •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国庆期间,我还在酒店隔离,没能和家人团聚。和妈妈视频,了解到弟弟带着女朋友去见爸妈了,这是弟妹第一次正式和我爸妈见...

  •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念高中时,很多人已经成双成对,无论公开秘密,谈恋爱一词,一点不叫人陌生。 虽然学校三声五令,学生当以学业为重,但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hx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