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这本书是今年三月份的事情,但是我不记得当时为什么要了,当然,原因似乎不重要,重要的是值不值得买,看完之后,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值得!
书里面有太多我认同的观点,而喜欢边看边划的我,这本书来来回回翻完两遍之后,已经全部被我划满了五颜六色的痕迹,这表面,我及其认同书里的观点,也表明,很多观点我正在不断践行着。
那天,是四月九号。老领导的车坏掉了。她磕磕碰碰,好不容易把车开到了公司,又不敢开去地下室。
我果断地帮他找办公室的男同胞帮她检查车况(原本以为,男性思维起码在弄车方面要优于女性的),结果,在他的检查下,根本没发现问题。为了进一步说明没问题,我还让他帮忙把车在公司内部兜了一圈。确保无误后,他把车停回了原点。
老领导的意思是说,如果真的没问题,那就开回底下车库自己的位置上就可以了。
就是我以为没问题,跟男同事一起回办公室的时候,她在办公室的群里发来消息说,车子并没有好,还是有问题。
既然有问题,我让她把车停在公司里面,到时候直接打保险公司的电话拖车就可以了。
可是,善良的她不同意,她说:拖车来了,也进不了公司大门,不好操作!
我说:“你只管叫来就可以了,来了自有办法的!”
可是,她并没有听我的。而是一意孤行,就开着破车,晃晃悠悠地去4S店了。
果然,不出我所料,车子还没到目的地,就在中途抛锚了……
一直以来,她都是我的领导,即使现在退休了,也依旧是我的领导,所以,在我心中,她总是那么的无所不能。
如果在以前,我是不会想到帮忙的,因为,我脑子里没有那根弦,在我眼里的她,什么事都能自己解决啊,所以,不需要帮;还有一点就是我并不认为我能帮上忙。
可是,现在的我,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不同了,我能听得到自己的声音:
去帮忙,一定要去帮忙,只要去了,总能帮上忙的!
于是,我开着车出去了,而且,我是不止一个人去的,我还拉上来一个男同事,我想着,如果有体力活,这个男人应该能派上用场的,尽管我不怎么喜欢跟他相处。
到了那边,我才知道,面对这种事情,她早就慌了,虽然嘴上不想求助,可是,心里一定是有需求的,她的一系列举动都足以证明这一点:
1、慌乱之中,她居然忘记了怎么加对方微信;
2、汽车抛锚在十字路口的时候,她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他男人,但是,远在外地的男人只能电话里指导,而焦虑的她似乎根本就听不进去任何话;
3、她居然不知道后备箱里有三脚架;
4、她看到我们过去,她说了自己以前这种事情都是她男人帮忙的,她从来没有上过心,所以,啥都不懂。
事情在旁观者眼里,其实真的简单,但是身在其中的人是焦虑的。
后来,我对她说:“无论如何,我能给你一些心里安慰吧!”
她开心地说:“不是的,帮到忙了!不仅仅是心理安慰!”
这一次的救援。我觉得自己又成长了。
如果说以前的自己是“习惯逃避”,那么,现在的自己正在一步步尝试面对,而且,从面对中,我看到了自己小小的能量在爆发。
写了那么多,似乎已经离题了,事实上,我仅仅只是就着书名围绕自己最近的行动,在展开一系列验证性的事实说明罢了。
下面,就这本书中内容比较深刻的句子,作一部分摘抄:
1、我们通常讲的“了解自己”,很大程度上就是要了解自己的防御机制,了解自己当初回避了怎样的痛苦、麻烦、挑战,然后再去尝试面对自己曾经一味回避的东西,消除旧有的模式,让自己回到可以自由选择的状态里。
(我觉得,上面我举的例子,很大程度上,已经验证了作者李国翠的这句话了。)
2、现实生活中的你,是不是在表达意见或面对利益时,特别害怕与人发生冲突?为了避免与人发生冲突,你会刻意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动牺牲自己的利益,以求与别人保持一致。
(我记得小时候的家庭生活模式里,我不被需要发表意见,所以,久而久之,我的意见已经无足轻重。直到长大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发表意见,或者更严重一些,就是我在被要求发表意见的时候,总是惶恐不安,心跳加速,脑子短路。其实,我觉得我的人生能够突破,还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老赵,他把我拎在了一个骑虎难下的位置,然后众目睽睽之下,让我发表意见,一开始,我一下子蒙圈了,后来,来来回回几次之后,我发现,我的观点还是可以被认同和接受的。于是,我的胆子开始慢慢大了起来……)
3、他们认为在人际交往中不应该惹别人生气,如果让别人不开心或让别人对自己产生敌意,那么一定的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
(这种人格,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了。如果一个人,每天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那么,我想这样的人,大抵就是没有自我的寄生虫,如果,这种人一辈子不醒,做一辈子寄生虫,那自然也是一种活法,但事实上,这样的人,很容易一半清醒一半糊涂,清醒的自己跟糊涂的自己总时不时地掐架,结局如果清醒的自己最终能醒过来,那就万事大吉,万一醒不过来,那有可能就完全抑郁了,或者结局更糟糕……)
4、想要改变害怕与人发生冲突的心理模式,必须更正自己内心关于人际冲突的错误认知:首先,我们要知道合理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利,这不代表你对另一方心存敌意;其次,人际交往中本来就充斥着不同意见、观点和碰撞,大家可以求同存异,在冲突中寻找到一种适合彼此的动态平衡;把表达不同意见和由此带来的情绪分离开来。
(表达意见和由此带来的情绪分离开来,我认为如果要分离,那一定是遇到问题的时候,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先冷静下来就可以了,但是,天哪,有多少个人可以做到这样?我们谁不是一遇到问题就大呼小叫,发泄完了之后,再冷静思考问题的。所以,有一句话讲得很对:人一生下来,只需要用三年的时间学会说话,但是,却需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学会闭嘴。这项修炼,我也在慢慢进行着,有时候,办公室里的声音确定非常让人难以接受,但是,遇到这种情况,我尽可能克制自己参与其中,我想,这应该就是学会闭嘴的一种吧。)
5、我也经常遇到很多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人。这种人别的不擅长,就擅长发怒,文章写得一般、诗写得一般,但特别有态度。
(嘿嘿,这就是自己标榜自己是那头特立独行的猪。其实,我觉得,自己喜欢某样事情,但是,能够在不打扰别人对基础上,沉浸其中,这是可取的,但是怀才不遇的人,擅长发怒,这只能证明自身的修炼不够。)
6、自证预言,是指人会不自觉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看的一本书《秘密》,这本书中,就是讲了这样一个方法,只要你想什么,就会来什么!尽管我是不怎么相信的,但事实上,仔细想想,这是一种面对生活的态度,如果,你一直让自己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那么,自然,你的思维模式不会让你陷入到恐慌之中,因为你在处处想办法,积极应对。所以,同样是思考,为什么不想一些好的事情呢?)
7、能否直面现实,是考验一个人真实自我是否强大的关键。
(这应该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吧)
要记录的还有很多,想法还有很多。慢慢记忆,慢慢消化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