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又回一中

又回一中

作者: 风上柳 | 来源:发表于2017-01-14 07:25 被阅读0次
岁月蹉跎,三十二年了,一事无成,竟然未回母校,虽然常梦见她,常提起她…

    2017年1月13日,彭班长召集,聚于一中东门附近,故早到,顺便看看一中。从北门岗南下,在实验小学附近看见一条宽广马路,颇似当年那小巷子(应不是),估计可以到一中,便信步而上,果然看到了一中大门

又回一中

   心跳了几下,走近细观,却发现这个

又回一中

那个谁,你怎么能将豆腐晒在这个地方?脑袋里不知怎么闪出一句诗"谁家新燕啄春泥",大概是想问一下"谁家老媪晒豆干"吧,转身一看,学校门前的街道依稀有当年的影子

又回一中

   同学,这路当年你走过多少次?

   继续向东走,原来学校操场边种树的地方,依然种着树

又回一中

树也高大好看了许多,但应不是当年的树,因为十年树木嘛

转角便是学校东门…

又回一中

当年我们就读时是没有的,与烈士陵园隔着一条两米多高的墙,当年经常爬上墙跳下去,脚踝部还是有些痛的。但恰同学少年,敢于跳墙…哈哈哈哈

东门旁就是烈士陵园

又回一中

这搭配不错,一个代表过去,一个代表希望

学校站着几个保安,认真地注视着出入的人,我想他们会不会让我进去呢?门口可写着登记什么的,但仗着是老学生,大摇大摆地,也就进来了…

又回一中

左手是操场,学弟学妹们正玩的高兴……更远处是应大操场

又回一中

正对门是逸夫楼,谢谢邵逸夫老先生,也捐赠了母校,是一个重教育的先贤

又回一中
又回一中 又回一中

房子较密集,这三张是进东门后摆的。依稀记得向北是当年的宿舍,所以向北走,但完全找不着北

这乒乓球可是我们当初的最爱,下课铃一响,便冲下去抢个台子搞几家伙,还被老师批评过…现在球台变了

又回一中 学生食堂

现在都变了,条件都好了,连同学们衣着也与我们当时不可同日而语,脸也红润很多……我们当初住的房子呢?那小鱼塘呢?那水井呢?仿佛不见,见了这个

又回一中

这可是原来老师住的地方?有哪位可以告诉我,这留下的14号建筑是何处,是给我们这些老学生找记忆的吗?如果是老师住的地方,那就到顶了,也不像,但怕同学们久等,就折向大门

又回一中

看到这楼,心里一喜,这是原来的教学楼吗?

记得它吗

是它吗?

兴冲冲地走近一看,已是原大门处,不是原来教学楼……唉……

莫非我只转了一中一角?只能等下次了。

恰此时新宇同学要我随便拍几张照片分享,于是拍了个广角

又回一中

好象也没拍好,人老手拙啊……

随便写写,与同学们分享,特别是长年身处外地的同学,希望下次与同学同游……

相关文章

  • 又回一中

    2017年1月13日,彭班长召集,聚于一中东门附近,故早到,顺便看看一中。从北门岗南下,在实验小学附近看见一条...

  • 《风回一中

    高楼秋风起 忽忆在高中 日啸四海文章在 夜共三千佳丽笙 世称子辰兄 哈哈哈哈

  • 整理2018年日志(温馨时刻)

    2018.02.21 晚饭后和文文步行去一中街买了文具和辅导书“五三”,又绕了一圈才回的家,边走边聊。很喜欢这种感...

  • 又回桃园

    摘杨梅 (打油诗) 杨梅红脸庞, 君寻绿野上。 叶落又折枝, 入嘴酸也爽。 又回桃园 (打油诗) 三月桃花乡, 五...

  • 又回深圳

    西安——深圳,深圳——西安。 一年中两个城市切换着转换留住,因了频繁的原因,这次的回深圳时在西安机场候机,...

  • 又回古镇

    一场秋雨一场凉,这俗语真是有它的道理呢,一大早淮安便下起了零星小雨,不仔细听是听不到雨声的,这雨下的似顽皮的...

  • 又回厦门

    厦门这座城市,不回去厌烦,当公司旅游又来厦门的时候,内心还是高兴的。也许那是曾有我青春的足迹,也许那里不会像其他景...

  • 又回故园

    看到伙伴在朋友圈发的文字和图片,说堰头垸果园的梨子又成熟了,已经对外开放,我立即来了兴致。 尽管天气酷热,吃罢午饭...

  • 又回大连

    天很冷,尽管已是立夏,因了清晨的雨,一年一次回故乡,是从更远的地球南部-澳大利亚,不是从前的赤道国-新加坡回来,期...

  • 又回少年

    干瘪的躯体,起皱的脸颊,稀疏的银发,是她现在的样子。 也许是上了年纪的缘由,她像是回到了18岁那个属于她的盛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回一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ke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