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学期担任了一年级两个班的《道德与法治》课,该课程的前身是思想品德,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引导。对于一个理科出生的我,对于教书十多年的我,在自己工作的第十五个年头迎来教学工作的一次转型,由理(数学)转文(道法)。第一次担任这个学科的教学,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说,真是有一种有“理”说不清的感觉。
教学要分析学情,分析教材,那对于我来说,涉足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也得分析一下自己和这个学科的契合度。细细想来,学理固然没有学文的文科生那么的儒雅博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往今来,娓娓道来,但理科生也有理科生的优势所在。譬如,学理的人往往逻辑性比较强,理性思维大于感性思维,遇到事情往往喜欢说出个子丑寅卯。所以我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扬长补短。在教学过程中,边教边学,在人文素养上多给自己补补课,实现教学相长,提升自己在本学科的教学力。 这不,在教学过程中,就发生了这样一些教学故事。今天我要讲的故事题目是“因为他是我的好朋友。”且听我慢慢道来。
故事发生在开学两个月后的月末 ,星期一下午的最后一节课。因为周一下午要开每周一次的教师例会,所以全校实行路队制放学。我带领的是一年级七班,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开学已经两个月,大多数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但还不稳固,需要随时提醒,及时强化训练。而路队放学,就是展现同学们良好学习风貌和文明礼仪的契机 。对于每一次路队制放学,我是再三强调,先收拾好东西,再安静有序的到教室外排队,在行进过程中要做到安静,安全,整齐。这一天,出其不意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因为全校有61个班级,为了缓解“交通压力”,避免拥挤,保障安全,所以实行错时放学,一年级比其他年级提前10分钟。放学时间到了,这一天又下着小雨,本来一年级的孩子动作就慢,再加上还要到放雨具集中处拿雨具,所以比平时多耽搁了一些时间。一年级教室离校门口最远,担心一会儿和高年级同学打挤,所以在行进的过程中加快了一点速度。
天下着毛毛小雨,路上湿漉漉的,下楼的时候站在队伍中间和后面的同学队形开始乱了,有几个男生像脱缰的野马,完全不听领队同学和我的口令,居然跑到操场中间去踩一个橙黄色的东西,我还以为是掉下来的什么垃圾(眼睛近视),我在队伍前面大声招呼了几句,那几个淘气的孩子一溜烟的归队了,本来想停下来批评一下那几个淘气的孩子,这时后面其他班的跟上来了,为了不造成交通堵塞,我只好做稍势整顿,便又继续带领队伍前进。在行进过程中,有的孩子撑起了小伞,此时队伍拉得越来越长,队形越来越散,后面的完全跟不上。于是我把队伍前面交给了领队的孩子,叫他控制一下速度和队形,我向队伍中间和后面走去进行整队,让那些脱离队伍的孩子归队,让散乱的队伍走得整齐一些,避免互相推攘。走到后面的时候,我看到一个男孩子哭得很伤心。问他为什么哭,他拿起一件湿漉漉的,沾满了泥浆的衣服给我说,他的衣服掉地上了,有几个同学把他的衣服在地上使劲踩,看到被踩得如此“惨样”的泛着橙色的泥浆衣服,我才猛然想起刚才误以为“踩垃圾”的那一幕原来是一场“踩衣服”的恶作剧。此时我的火气真是窜到了嗓子眼,真想立马把那几个恶作剧的孩子叫来“收拾收拾”,可是此时队伍已经走到了校门口,外面接孩子的家长围得水泄不通,孩子们已经各自去找自己的家长了。看来今天的教育只有等到明天了,我把被踩了衣服的同学送到了他家长面前,简单地说了一下事情的原委,同时叮嘱他以后要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就可以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明天再来教育那几个孩子。和家长的沟通比较有效,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这件事情。
第二天,恰好又有这个班的道法课,走进班级,我就立即处理昨天发生的“踩衣服事件”。被踩衣服的孩子指出了谁谁踩了他的衣服。我把这三个参与踩衣服的孩子请上讲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首先让他们意识到这样做对不对,接着询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一个同学A说,因为他打我的头,所以我就踩了他的衣服。转向问被踩衣服的那位同学为什么打A的头,他说A踢他,所以就还手了。真是谁也吃不了亏。询问第二个同学B为什么参与进来,他说A是他的好朋友。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同学有难,怎能不帮?在小小一年级孩子身上,居然有这种为哥们两肋插刀的江湖义气,对于朋友的理解是歪曲的。道法课本来就来自于生活,此时我认为原本是对踩衣服的教育批评要衍生到对朋友的正确思维上来。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乐于交朋友,可是他们对朋友的理解是模糊的,他们可能认为一起玩儿,一起分享自己的好东西就是好朋友,好朋友之间就要互相帮助,哪怕是帮着朋友做坏事。所以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很有必要。于是乎,我首先表扬了同学B,他认识到朋友之间需要互帮互助。随之,我又问全班同学,好朋友的这种帮助方法对吗?全班同学都一起说不对。我立即说,是的,好朋友不是这样的帮法,真正的好朋友要分事情的好坏,不分好坏,乱帮一通,只会害了好朋友,也害了自己,这样的好朋友就成了坏朋友。在简短的教育中,我们又一起举了几个例子,好朋友之间哪些应该帮,哪些不能帮,学生们意识到了真正的好朋友应该怎么做。对于第三位参与的同学,他的理由是因为这位同学曾经打过他,趁此机会还回去。对于他,我告诉他要学会宽容,不要用拳头解决问题。最后,我又进行了换位思考的教育,想想如果是你们三个的衣服被别人踩了,会有什么感受。最后在这三个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中,并诚恳的向同学们道歉后结束了这次踩衣服事件的教育。这就是我的若干个教育故事中的一个,以此记录,作为我以后教学工作的一面镜子。
后记:现在读到这篇简文,想起这段路队制放学插曲,我觉得这次教育还是有效的。后来几次路队制放学好多了,不断的表扬他们,他们做得更好了。后来又因为有老师生病,生小孩,被安排去代数学课,有一两周他们的思品课都是班主任上。老实说,那几个捣蛋的孩子我都记不清是谁了。我想或许是像我们这种所谓的豆芽科上的班多,比如自己上十多个班,六七百人实在实在是记不过来那么多。毕竟一周一个班只有两节道法课,上完就走,不像语数有作业可改,见面多。我想这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那几个踩衣服的孩子变乖了,跟换了个人似的,乖到我都人不出他们捣蛋时的样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