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4253113/61a3bb44857455d6.jpg)
倾听,是最能拉近亲子距离的魔法。
当父母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或是因而做出的不当行为时,也要先帮助孩子清空这些负面的心理干扰才会有空间注入正面的教诲能量,运用倾听来表达理解与接纳,就是帮助孩子疏导负面情绪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父母总是习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一旦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做出不被我们接受的举动就会妄下断语的指正、批评或训斥。然而孩子之所以表现不佳,毕定是因为正处于情绪风暴,父母若不能先协助孩子平静下来,所有的教育动作,哪怕再正确都会被孩子的情绪风暴席卷至无影无踪,更可怕的是一起引发了父母的情绪风暴,两者的共伴效应,就足以把一个温暖家庭的屋顶给掀翻了!
很多时候,当孩子满腹情绪向父母反应或哭诉时,只是想要说一说,想让父母知道他们发生了什么事并不需要父母给予指教、协助。他们如果真的需要帮忙就会直接问:“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办?”所以在孩子没有求助之前,父母真的不要太鸡婆,而是只要打开耳朵用心的听一听,就像我们倾听其他人一样。
因为倾听就代表了“我愿意了解你”,这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从而强化他的自我形象。当孩子感受到父母愿意倾听他、了解他的心意,他原有的压力与情绪就能获得疏解,他才能像被清空了的容器,可以再装入父母想要给予他的任何教诲。
此外,当我们能理解、接纳对方的情绪,并反映给他,就等于将对方因情绪而引发的想法、行为忠实的呈现,让对方看清楚自己的所思、所为是否合理,这绝对比我们费尽唇舌去证明他的想法、行为其实是错的,更容易被对方了解和接受。
当然接纳孩子的情绪,不等同于认同孩子为了发泄情绪所做出的不当行为!情绪没有对错,父母应该导正的,只是孩子为宣泄情绪所采用的不当方式!
父母面对孩子问题时,经常存在的焦虑感往往会破坏掉所有关爱孩子的美意。除非父母能保持心平气和,否则就很难去好好倾听孩子或者就算我们想努力倾听也会被焦虑感搅扰到忍不住想去纠正孩子、指导孩子应该怎么做。所以倾听孩子之前,请先确定自己平心静气。
将孩子视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非一个面对挫折的生命,会让父母的教育动作既无成效,反而又再次伤害了亲子关系,拉远彼此的距离,因此父母想要做好倾听的动作,就必须先掌握以下三项原则:
1.要真心想听,不带有任何目的的。
2.要冷静地听,别让焦虑感坏事。
3.要有时间听,不要勉强或敷衍。
那父母到底应该如何倾听?当然不仅仅是打开耳朵而已,一般的倾听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肢体动作式:表现父母的接纳态度
2.段落响应式:引导孩子继续发言
3.鹦鹉学舌式:帮助孩子“与自己对话”
4.记者采访式:让孩子自然说出口
关于倾听的最后叮咛——只有当孩子被他自己的问题所困扰,但父母并没有被孩子的反应或行为影响到,也就是孩子出现负面情绪,而父母处于冷静状态时,才是倾听的好时机。父母在倾听孩子时,往往也会发现,若孩子情绪是因为父母而产生的,孩子就一定会用言辞来抱怨、攻击父母。所以当父母在倾听孩子时,若感觉到自己的情绪也被挑了起来,那就应该暂停倾听,先处理自己的情绪。
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成为高效能的父母,享受这一段甜蜜愉悦的亲子旅程。
——摘自《高效能父母的7堂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