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京极夏彦以其“百鬼夜行系列”而闻名,这本《书楼吊堂:破晓》则是他“书楼系列”中的第一本,写作内容与鬼怪系列有所不同,但均是以鬼怪或书为引,探索主人公的故事,笔法也依旧是一脉相承。这本书是我所阅读的第一本京极夏彦的小说,初读起来感觉十分费力,不知是因为翻译的偏差,还是对作者笔法的不习惯,屡次几近放弃。但是,又因书名和书封上的推荐语,再次重新拿起。《书楼吊堂》,看书名就能猜到,肯定是讲发生在书店中的故事,好奇店内的书究竟与来寻书的客人之间会发生些什么样的神秘故事。
身体不佳的武士之子,将军香烟商会的工作人员高远,因病搬离了原来的大宅,来到了一处偏僻之地。在偶遇之前常常订书的出版社伙计后,来到了一家名为“书楼吊堂”的旧书店。书店的主人十分神秘,而且知识渊博。他告诉高远,卖书就是在供养书,也就是在凭吊书,因此,书店取名为“吊堂”。
这家书店不收藏书,只是为了将精心挑选、搜集而来的书陈列出来,帮它们邂逅自己的命定之人。进店的六位探书人,或是心存疑惑,或是心中藏有不能释怀的往事。店主洞若观火,为他们各自寻到了那本无可取代的书,也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满是藏书的神秘三层旧书店,知天下事却来历不明的店主人,因病搬家而闲逛发现书店的客人高远,三个元素搭起了这本书的整个框架。它就像是一个剧场,书店是舞台,店主是主持,客人高远是配角和旁白,而因缘际会进入书店寻书的六位文艺大家,则是整部剧的主演,在剧场中演绎他们每个人的人生转折点。这便是本书的精彩之处,以戏剧化的方式解读历史。每个故事都有其对应的历史背景,每位大师的人生中都有令人不解之处,但却没人真正知道历史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因而作者用想象的方式,脑补出他们这些行为背后的故事。如果对这六位大师的生平不甚了解的人,有可能会觉得作者不知所云。
·临终之前应该读的书,会是怎样的一本书呢?
大名鼎鼎的浮世绘师月冈芳华来到店里,他预感到自己已时日无多,希望找到一本适合临终前读的书。店主挖掘出他心中的心魔,卖给了他一份课堂笔记,那是他的朋友听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讲课时所记下的笔记,内容是关于“通过信仰得到的各种体验”,以纾解芳华先生心中日益折磨的罪恶感。
月冈芳华(1839-1892),日本有名的浮世绘师,早年拜入歌川三代国芳门下学习浮世绘,早期主要创作的是以武士、英雄为主角的“武者绘”,但年过三十后,却突然不知因何画风骤变,绘出了著名的《英名二十八众句》《魁题百撰箱》等一系列画风异常惨烈、恐怖的浮世绘。直至晚年,又不知因何重新回归传统浮世绘。最终,因精神问题于1892年6月9日去世。
·一面观音力,一面鬼怪力,作为发心和契机的书该是什么样?
青年文学爱好者泉镜花(此时他还不叫这个名字),因热爱文学而拜师于作家尾崎红叶门下,虽然他很尊敬、崇拜老师,在老师的带领下见识了文字、小说的力量,却一直心有不安,无法下笔写出自己的第一部作品,不知自己想写的究竟是什么。老板了解了他的初心后,卖给了他一份关于“松木骚动”事件的报纸,希望他能用自己的笔重塑这个事件。
泉镜花(1873-1939),日本小说家,被视为日本“观念文学”的创始人。一方面受到父亲的佛教熏陶,心中一直存有对爱和善良人性的相信,对于鬼怪、灵异也十分喜爱,而另一方面,由于战争使得日本社会危机、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产生不少冲突,对于不公平的现实感到愤慨,最终,这两种力便在他的小说中水乳交融,形成了游离于观音力与鬼神力之间的灰色地带,也便是他的小说吸引读者之处。
·旧有的权宜说法失效,传达思想的全新方便法门该是怎样?
井上圆了经朋友介绍,来到了“吊堂”。与店主之间的寥寥数语间,流露出他想要尽自己全部努力来破除民间迷信的深切心愿,却也透露出其中的无奈与难处。一方面,圆了深知即使自己继承一间寺院,也无法带来任何改变,因为旧有的”地狱与极乐“论已经不再通用,必须要以理教化众生,通过宣理来引导世人,那么哲学馆的开设便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如果要开设哲学馆,就必然需要经费运营,但是一旦收了学费,普通大众可能就会被拒之于门外,这就没法达成他的心愿。店主了解情况后递给了他一幅野兽派画家鸟山石燕的《画图百鬼夜行》,希望他能够写出那些普通大众能够接受、理解且愿意购买的书,以鬼怪为招牌,让他想传播的知识与渴求知识的人邂逅。
井上圆了(1858-1919),日本文学博士,日本佛教哲学家、教育家,属真言宗大谷派。明治维新后,欧洲文化入侵,儒学佛学萎靡不振,民间迷信盛行,圆了对此十分感慨,试图挺身而出扭转这种趋势,一边写《破邪新论》等书,一边开设哲学馆,以期教化众生知理,却缺乏资金,维持运营困难。之后不知因何创立了妖怪研究会,出版《妖怪学》《妖怪学讲义》,将”妖怪学“广为传世,为铲除民间迷信起到了巨大推动。
以上便是《书楼吊堂:破晓》中前三个故事的分享,今天就到这里,后面三位大师的故事,敬请期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