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孩子的艺术创作,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正向干预,另一个是负面干预。
正向干预,是我们对孩子的作品表达出浓厚的兴趣、关注、赞同、启发,让孩子对艺术创作兴趣越来越浓,创作得越来越好;负面干预,指是我们的一些言行阻碍了孩子的艺术的发展。负面干预通常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出现,因为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家长都觉得自己对孩子的干预对孩子有帮助,是为孩子好。
现在大街小巷的书店里,随处都可以见到低幼孩子的一些剪贴画和填色书。家长也喜欢给孩子买这类书,一方面,填色书的内容一般是水果类和日常生活类的,玩具类的,顺便让孩子认识了这些事物。另一方面是因为家长觉得给孩子们买这些书,可以让孩子们感受一下颜色,孩子涂起来比较简单,可以参照有图画的给没有图画的图颜色。
可是,这类书籍对孩子的创造力的影响是最具毁灭性的。孩子创造作品的目的是自我表达,填色书和剪贴画书,图像比较固定,限制了孩子创作的空间。容易诱导孩子的想象,比如,让孩子自己画苹果,他可能会画成黄色的,绿色的等等,而涂色书上的苹果一般都是红色的,橘子是黄色的,西瓜是绿色的,这对孩子的想象力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另外,孩子的每一次艺术创作,都是对自己心理体验的一种释放,对自己情绪的一种表达。孩子的画面表达的是自己对事物的一种认知,比如说,他画了一支笔,笔帽部分画得比较细致漂亮,除了亮亮的颜色,在现实中,他肯定认为那只笔帽非常重要,特别抢眼,特别注意到了笔帽,所以,很多心理学家根据孩子的画面、颜色,读出他们的内心,对孩子的心理进行干预是非常有道理的。填色书和剪贴画这类书,没有个性,不能给孩子释放情绪的空间。
但是,我们很多家长都觉得都不注意这一点,觉得孩子在填色书上涂色,看起来挺可爱的。我们班上学期就有一位小朋友,妈妈给她买了一本填色书,下课时,她用蜡笔在上面涂涂画画,把小蛇涂成各种各样的颜色,涂完之后得到了我们全班同学的认可,都说:“你涂的太好看了。”结果轮到涂长颈鹿时,她拿拿这支笔,比一比颜色,拿拿那支比比一比颜色,最后,把所有彩笔都收了起来,不画了,她怕自己涂错了。后来想一想,是我们的表扬给她造成了一种压力。
表扬是这样,批评同样也是这样,能挫败孩子的创作欲望。去年读书日,我家小朋友兴致勃勃地打算制作一本手工绘本,上面要画了一棵苹果树和苹果,我看到他画的苹果比苹果树的枝条都大,明显的比例不协调,就说:“看你画的苹果,哪有苹果比苹果枝条还大的?”
孩子看了看自己的画说:“妈妈,你帮我画吧!”经不住孩子一遍遍的软磨硬泡,我帮他画了。现在想一想,那本书里好多的图画创作,都是我们家里别人的点子,孩子好好的创作欲望就被我这样毁灭了。
想想这两个例子,在当时我并没有想到,自己这样做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负面的干预。孩子之后的种种行为,恰恰说明了这种干预随即就能起作用,非常可怕。
我们的负面干预包括,不给孩子买填色书和剪贴画、不帮孩子直接创作、不纠正错误的比例关系、不要总是批评或者表扬孩子的作品、不要用“画的像不像”写实主义的画风,来评价孩子的画。
那么干预孩子的艺术创作,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呢?我们一定要明白,孩子的艺术创作是一种表达和交流,他的每一个自发积极的创作里表包含着自己的体验,自我认知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还有自己情绪的释放、心理的反应。
另外,孩子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对作品是投入最多的,一旦作品完成便失去了它的功能。所以,我们的指导一般是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就是孩子画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来引导孩子注意到自己的画面,千万记住不要用评论性和指导性的语言。
比如,孩子在画一座小房子,他没有画门、窗户,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你住在这所小房子里,门在这里方便出入吗?”“你认为窗子设计在哪里最合理呢?阳光会照进来呢?”通过这些引导性的问题对孩子的创作进行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