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摘抄

读书摘抄

作者: 月曦花宸 | 来源:发表于2022-12-13 00:07 被阅读0次

自我感觉良好

一位许久不见的企业界老友对我说,他看我的专栏,当时心有戚戚焉,有时却觉得有些过度反省,好像没什么必要。他这番话又让我反省起来。我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是否真的自我感觉良好?甚至借自省之名沽名钓誉?

过去的我算是自我感觉良好一族。也不是不知反省,只不过反省的结论尝试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凑合打个80分,剩下那20分就当作自我犒劳吧,做人何必那么辛苦。

我这样的想法当然也受环境影响。多年来,我往来的圈子以媒体界和企业界为主,这两个圈子名、利、权的含金量甚高,当然,不乏三头六臂,呼风唤雨之士。大家相互间比的是谁有本事,谁能呼风唤雨,谁会名震四方。

攀比之余,当然也有游戏规则要遵守,譬如守法,守礼,守信,守义,甚至守时。但除此之外,所谓大德不逾,小节不拘,既能呼啸江湖,岂不快意人生,何必自缚手脚?既然如此,我又做出了点小成绩,有何理由不自我感觉良好,又有什么好反省的呢?

我近年来的改变是因为换了圈子。自从晋升为荣誉发行人后,我重启人生学习之旅,投入大量时间做义工。在这个涵盖社会各行各业各阶层的领域中,我跟着前辈一起做,有机会近身观察,才发现有那么多人做到了那么多我做不到的事。惭愧之心油然而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做得越多,发现自己差太远,就越惭愧。

我由此理解人为什么会自我感觉良好?原因只有两个:其一,标准太低;其二,觉知太浅。而且通常两者间具,否则不可能继续感觉良好下去。

朋友之所以劝我,可能还有一个误会:他以为我自省如此过度,日子一定过得很苦。这个误会太大了,我必须加以说明。

误会的来源可能在于无法区分内疚和惭愧。内疚是一种头脑的作用,明知不对,却不想面对,因此会带来逃避和压力,自然是苦。惭愧是一种新的作用,感到不足,愿意面对,带来的是动力和解脱,一点也不苦,反而感觉更加良好。

感觉良好的,若是自我,就是逃避,是画地自限。感觉良好的,若是真我,就是面对,是海阔天空。一线之隔,天壤之别。

人若发觉自我感觉良好,就得马上有警觉:你一定是呆在舒适圈太久了,再继续下去,人生一定会荒废的,赶紧带着自己走出来吧,学会放下!

早就跟你说过了

以前这样的场景经常上演:有人说他终于想明白了什么,终于看清楚了什么,终于体悟了该做什么,终于决定了要改变什么……我听着听着忍不住冒出一句话:“我早就跟你说过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说的是真话,我真的早就跟他们说过了,而且说了不止一次,还换着各种法子苦口婆心地说。现在他们终于明白了,我提醒他们一句“早就跟你说过了”这有什么不对吗?我说这句话是表示我们终于“同一国”了,应该接着上演大和解或举办同乐会才对呀。为什么他们却突然变得怪怪的呢?

后来我终于看到自己说这句话背后的心思,不外乎,抢功劳,比高下,乘胜追击,证明自己对,甚至趁机发泄积怨。这句话在别人耳里就变成了:我怎么这么差,到现在才明白;我怎么这么笨,讲那么多次才听懂;现在我终于知道人家比我厉害了!

当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想的都是自己,完全没和别人在一起,本质上是在搞权力斗争,没把别人的感受放在心上。这句话很容易浇灭别人的热情,打击别人的自信,剥夺别人的空间,甚至扼杀别人难得生发的改变契机。破坏力简直不可思议!

后来我努力戒掉这句话,却戒得很辛苦。有时候话到嘴边,硬生生吞回去,差一点又犯大错。直到有一天,我终于看到自己想明白的每一个道理,下决心的每一次改变,毫无例外,都是别人早就跟我说过的!

有些话别人跟我说过千百遍;有些话别人跟我说了数十年,直到有一天经历了很多事情,接受了很多教训,终于自己想通了,决心改变了,带着欣喜若狂的心情,急于和别人分享,结果听到一句早就跟你说过了,瞬间把人生重大的体悟和转变贬为迟来的认罪,这有意思吗?

有了这样的反思和体悟,戒掉这句话才开始变得容易了。现在我不再说“早就跟你说过了”而改口说“太棒了,我为你高兴!”或者说“太好了,我们一起学习”,抑或是“太佩服了,我怎么没想到”。可想而知,结果天差地别。

把对让给别人,把空间还给别人,不仅对别人有帮助,更有益于彼此的关系,何乐而不为?千万别再说早就跟你说过了,尤其是对孩子和员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摘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rf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