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想很多人会以为我要真正要写的内容是下一句:子欲养而亲不待。那么大家就要失望了,我并不是。我是真的看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有话要说。至于“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个话题,我不敢轻易说。这句话里包含了太多的遗憾、无奈、伤心、绝望甚至还有逼不得已等情绪,岂是三言两语能说得清楚的?
回到“树欲静而风不止”,今天看到这么一段文字: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风就是你内心的浮躁不安,只有心静了,外界的事物才不会困扰你。
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还挺高深挺玄乎的,问题是有风的时候,树该如何让自己岿然不动?人的心如何才算是排除了外界的浮躁不安,达到了心静的境界?
我们慢慢长大后发现,自己懂的道理越来越多,可快乐却越来越少,还不如懵懂的年少时候。记得小时候,条件艰苦,在炎热的夏天,赤脚走在路上没几分钟脚底都会起泡的日子里,别说空调,因为省电父母都连风扇都不舍得打开,我们解暑的方法就是摇着笨重的大蒲扇,可是越摇越热,大人就说:心静自然凉。作为小孩子,哪里知道心静的含义,大人就会解释说,别瞎跑,好好坐着,慢慢就会觉得没那么热了。这一点我做起来不难,的确是如此,坐着不动,闭目养神就好,放空自己,降温速度最快。我是个好学生,曾经想着利用这点时间背背书之类,发现不行,对谁来讲,背书都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这么一件苦差事不适合用来心静。长大后,天热就吹空调,压根儿就没想过心静不静的问题,越来越专注自己的外在感受,忽略了在时间的冲刷中变得越来越失去感知的内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决定权在树又不在树,只因为树面对风无能为力,连期盼风小一点的欲望都滋生不了。人欲静而心不宁,决定权在人又不在人,人明白应当心宁,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到心宁,这是怎样的一种挣扎和无可奈何?
可是,人也无需太过绝望,已经有很多人关注到了这个问题,也有很多关注自己内心,丰盈内心,让内心宁静的方法出台,如练习静坐、借助断舍离、修身养心等等,相信每个人只要找到适合自己心宁的方式,总比放任其任意焦躁来得好。
我自己是发现,通过整理,让生活环境变得简洁干净能让自己的内心获得宁静,通过写作,可以让自己把阅读时纷繁复杂的思绪加以整理,也能让自己的内心获得宁静。
我想,人终究不是树,人类在面对问题和困境的时候,知道思考,也会积极的寻求解决之道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