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曾经问过身边的许多朋友“你们是何时开始喜欢火影的?”
得到的答复大多是“中忍考试,小李VS我爱罗。”
就我本人而言,最初接触火影,单纯只是被它奇特的打斗设定所吸引。
而真正爱上火影,则是因为小李VS我爱罗一役。
小时候,我只能通过家里电视里点播台来观看火影。
期初点播台里的集数,只演到了小李VS我爱罗。
由于害怕下一次点播台更新,火影会突然下架。
我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是把这一话当成火影的最终话来看的。
(因为家里的点播台经常下架动画,像犬夜叉,剑勇传说都是只放了一半就下架了)
幸运的是后来火影并没有下架,而点播台却不知在何时悄然消失了。
之后网络的兴起,我用近10年的时间断断续续追完了整部火影。
很少花心思去钻进去研究火影世界中的人物、忍术或是过往的故事。
所有的理解,不过是没凭没据的“印象思维”。
回过头来看得最多战斗的还是“鸣人VS佩恩”与“小李VS我爱罗”。
之前看过网友的一些评论。
说“不论在任何渠道,任何方式。光是看到‘爆发!仙人模式’这几个大字,就能浑身战栗起鸡皮疙瘩。”
而我每次重温“小李vs我爱罗”,难免都会感到一些唏嘘。
所谓的出道既巅峰,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不过遗憾的是,这样的巅峰,也是小李,与小李们的绝唱。
2
火影完结了,许多人回过头来看。
追了十几年火影,我们究竟得到了些什么呢?
许多人会不禁感叹,什么都没有。
漫画终了,那些所谓成功了的人(获得实力,权利,魅力与时代话语权)几乎全部出身豪门。(以鸣人为甚)
那些对时代提出质疑的人,没有一个有好下场。(宁次,长门,带土,斑)
那些努力刻苦,充满热血精神的人(以李洛克为甚),一个个归于平庸,化作路人。(凯皇除外)
许多火影迷开始诟病火影,DISS鸣人。
用一套虚幻缥缈的伪逻辑与痴人说梦的乌托邦幻想,去麻痹自己欺骗世界。
而那些个性鲜明,充满热血与叛逆精神的角色,全部被理想主义磨平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又无比光滑圆润。(看到博人传里的木叶丸,那毕恭毕敬的样子让我感到害怕)
其实从读者角度来看。
对于火影的期待,多少会有一些理想主义。
“我们期待看到完美的结局。”
没有任何背景的青年,贯彻着自己的忍道,单凭自己的一腔热血与满腹激情,单枪匹马去挑战整个世界,冲撞着黑暗世界腐朽的旧规则,开辟出灿烂光明的新纪元。
归根结底,这是读者希望看到的。
或许这并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初衷。
如果是那样,被理想固化的火影,也难免落入了俗套。
至少这样一个不尽如意的火影世界,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
即便是被艺术加工过的理想国,也在黑暗的缝隙中透露着血淋淋的现实与残酷。
3
小李为什么会被“路人化”以及“边缘化”的呢?
我想就作者本身而言,对于小李这样一个初期人气爆棚的角色,是不太肯轻易放弃的。
否则就不会有小李外传与小李复出时大战君麻吕的醉拳。
可自那之后,小李却一步步走向平庸。
这种人物走向的变化,有两种可能。
一是作者有意而为之。
二是作者无意而为之。
细心的观众可能会注意到。
火影忍者从疾风传开始,画风、叙事节奏与战斗过程有明显的变化。
画风由最初的偏暗色,有些魔幻的风格转向偏亮色,偏轻快的风格。
叙事也变得有些散,连接度不如初期顺畅。
其中为了补充剧情,掺杂了大量回忆与原创,使得剧情整体流畅度不高。
打斗状态变化得也比较大。
其实在我看来,最初的火影,在打斗时“情绪描写”特别多。
让观众很容易将自身带入到角色中去。
比如白为再不斩挡雷切,再不斩杀红了眼。
比如小樱vs井野,两人边打边回忆,相爱相杀。
比如君麻吕与我爱罗,同为不掺杂感情的杀戮机器。
比如终结谷鸣人vs佐助,打斗时,不断描写两人的心理,回忆,把两人的整体状态都引上了高峰。
但在疾风传中,这种情绪的描写变得很少。
疾风传中起初“战斗策略”要大于“战斗情绪”,到了后期则连策略都抛弃了,变成地图炮对轰。
以至于鸣佐二人的最终一役时,纯粹地加入任何打斗外的元素都是多余。
作者的画面,逐步从“塑造人格”到“展现战斗力”偏移。
很少再动用笔墨去细致入微的刻画人物。
而小李这个角色,一定程度上,是被画“死了”。
作者从一开始就把“坚持不懈”的头衔扣在了小李的头上。
导致以后任何刻画小李的笔墨都离不开这个设定。
小李这个角色除了卖傻,就是努力,角色本身发觉不出新的亮点。
浪费过多的心思在小李身上,无非是把“对抗我爱罗时不屈不挠的状态”再一次搬上荧幕。
与其花那个功夫,还不如专心琢磨其他可挖掘的12小强角色。
而鹿丸可能就是被选中的那个人。
因为“消极”、“悲观”、“智商超群”这个设定太好用了。
鹿丸这个角色的性格还可以更加丰满以及变形。
所以才会有后来的阿斯玛之死,与后来鹿丸从消极到入世的蜕变。
可岸本要展现小李实在太难了,除了努力就是努力。
你总不能为了人物变形,而叫小李放弃努力吧,这样这个人物就失去了内核了啊。
当然,以上只是其中一个层面。
4
我想,另一个层面则是因为小李与凯角色重叠。
毫无疑问的是,小李与凯是一类角色。
但如果把他们二人看成一个角色的话,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疾风传前,大量的笔墨写小李,疾风传后,大量的笔墨写阿凯。
在展现“努力”与“毅力”方面,凯一点不比小李逊色。
更为重要的是,凯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与更饱满的人生阅历。
为了迎合敌人的实力,凯被数次安排出场。
表现的绝招也从最初小李开过的五门逐步上升。
六门的朝孔雀,七门的昼虎,八门的夜凯。
而阿凯凭借惊天一脚,获得了斑爷的极力赞许。
阿凯也被称为“差点一脚踢出火影结局的男人。”
讽刺点来讲。
阿凯与小李。
开一次八门遁甲,观众就要热血一次。
阿凯与小李也成为了展现八门遁甲实力的表演者。
而就小李而言。
他需要在疾风传中表演的戏份,实际上是被阿凯分担了。
这是小李的不幸。
更为不幸的是,岸本有意要平衡小李,削弱他的实力。
毫无疑问,在第一次中忍考试时,小李的实力是12小强中最强的,仅次于沙瀑我爱罗。
可在他成长过程中,始终有一个标杆在限制着他。
那个人便是阿凯。
小李在成长过程中,难免要去和同时期的阿凯作对比。
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李的成长。
而对比鸣佐,小李则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因为小李是正常发育,而鸣佐是开挂成长。
用网络游戏的观点来看,这毫无疑问就是平民玩家与RMB玩家的差别。
5
下面说第二种情况。
就是有些人物,画着画着就画没了,连作者都很难记起他。
后期的情节,很多地方是容不得这个人物参与的。
即便这个人物的人气一度很高,但也不值得为他牺牲剧情。
这样的人物,只需要在最初时为整体作品定下情感上的基调就可以了。
而至于这个角色的去从,作者可能并未放在心上。
(此处为不知火玄间默哀)
或者说,作者已经没有功力去将这个人物很好地结合到剧情中来。
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为作品本身的价值体系失衡。
火影初期信奉的那套“努力即成功”,“热血即正义”越来越难以走通。
以至漫画中期剧情有些寸步难行。
而作者本身是否确信这套价值公式也有待商榷。
另一个层面。
火影是历经十几年才完结的动漫。
一个人想要十几年保持一套固有的价值观念是不容易做到的。
火影后期的诸多问题,实际上都是鸣人自己推翻了以前信仰的价值体系。
那个说要破除忍者世界阴暗的人,却成为了守护忍者世界最顽固的力量。
(这句话有些偏颇,鸣人属于软改革,类似于鲁路修里的朱雀。但鸣人的办事效率极低,情商不高,政治手腕薄弱,博人传里,让我对鸣人的政治能力产生怀疑。)。
总而言之,火影最终摆脱了乌托邦的色彩,成为了映射现实世界的一面镜子。
动漫中的小李仍在努力,却已不再是那个乘风而行的少年。
而现实中的小李们,是否仍坚守着自己的忍道?是否已走出了平凡的困局?
-----
本文含大量主观判断,仅代表笔者的一些见解。希望不以此愚见误导读者。
谢谢观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