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个月下旬开始,我的起床时间由6:07逐渐过渡到了5:30,并且我希望最终能达到4:00的程度,这到底是为什么?又是怎么做到的呢?要知道,我以前可是超级起床困难户,8:00上班的我,能磨磨叽叽到7:40才起床,每天都匆匆忙忙,路上不仅行车不安全,有时候早饭也来不及吃。我现在是怎么了,是什么令我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这一切得从2本书,和2场活动开始说起。
第一本书是《哪有没时间这回事》,作者是纪元,我从中学到了“双闹钟法”。
所谓“双闹钟法”,就是用“wake闹钟”和“up闹钟”帮助自己早起的方法。其中“wake闹钟”声音轻柔,放在自己身边,且能随时提醒自己。而“up闹钟”声音狂暴,放在客厅,如果你不提前关掉,就会让全家都饱受它的铃声摧残。在时间设置上,up闹钟设置为目标提醒时间,wake闹钟设置为目标提醒时间前5分钟。
例如,我之前打算6:07起床,于是我的wake闹钟是06:05,声音轻柔和缓,放在床边;而up闹钟是6:07,声音剧烈狂放,每次都能把我吓一大跳,放在客厅。
所以如果我6:05不乖乖起床的话,6:07就会受到up闹钟的声音攻击,于是我会在wake闹钟提醒自己时,就下床去提前关闭up闹钟,这不就起来了吗。
我学到这个方法是2021年,当时早起了一段时间,起床之后就跑步或者看网课,再之后,就不了了之了。
因为冬天到了,被窝实在太暖了,早起实在太苦了,而且看网课也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一个人早起也很难坚持,最后就“打回原状”了。
所以,今年我为什么能从6月坚持到现在早起?
就得说到我参加的第一场活动,娟姐组织的“早起共读营”。
跟小伙伴们一起共读,时不时地还要自己当主持人、当分享者,再加上读书带来的认知改变和行为改变是肉眼可见的,不知不觉就坚持到了现在。
而我为什么会想要将起床时间从6:07过渡到5:30呢?
就是因为我参加的第二场活动,师父裘叔组织的“公益写作营”。
写作让我深度学习、反思自己,也直接给我带来了肉眼可见的好处,我很想坚持下去,唯一的问题是,有时候会拖延到晚上,写完都23:30左右了,很容易超过凌晨0:00睡觉,让我感到身体不适。
于是我就希望能在固定的时间去进行写作,也更加便于培养定时写作、限时写作的习惯,什么时间好呢?
早晨是个很好的时间,那时候脑子清醒,而由于早起共读的时间是6:30-7:00,那么写作的时间就得提前1小时,也就是5:30-6:30这个时间段。
因为我有明确的需求,所以,时间就渐渐过渡到了5:30早起了。
有人就问了,那你怎么还不知足,还想调到4:00起床呀?
这就得说到第二本书《认知觉醒》。
作者是周岭,他在书中写道,他看了日本作家中岛孝志写的《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之后,就养成了不用闹钟,在凌晨4:00-5:30起床的习惯。
相比在7点起床,他每天能多出2小时,按照1天8小时的工作时长计算,他每年能多出3个月。
而且,早晨是大脑工作的高峰期,把最困难的工作放到早上,就能事半功倍。
人体从黎明开始分泌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类脂醇,这两种激素可以让我们感到精力充沛,分泌高峰期是早上7:00左右;人体进食后,能量也会在1小时候转变为葡萄糖,输送到大脑,记忆力和理解力就会提高,直到4小时候才降到谷底;正常吃早餐,上午的工作效率更高;午餐后的效率峰值在14:00-16:00出现。
因此,我也想要抓住早上的黄金时间进行工作和学习,怎么做呢?
1.每天4点起床,把全天分成3段。
4:00-12:00,第1个8小时用于完成困难的工作(原书说是过去的工作或我们一天正常的工作);
12:00-20:00,第2个8小时用于完成容易的工作(原书说是铺垫未来的工作或可以视其为多出来的一个工作日);
20:00-次日4:00,第3个8小时用于休息。
这个方法就来自于《4点起床:最养生和高效的时间管理》,作者称之为“人生两季”,4点起床,就相当于多了一个工作日,并且睡眠时间没有减少。
2.按照1.5小时的倍数时间睡觉
健康成年人的睡眠,一般分为1.5小时的“快速眼动睡眠”和1.5小时的“非快速眼动睡眠”,两种模式不断切换,并且在睡着后的前3小时中,进行高质量的睡眠。
因此,人在睡眠后的3小时、4.5小时、6小时、7.5小时这4个时间节点醒来,就睡觉得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3.灵活应用“双闹钟法”
虽然周岭和中岛孝志两位作者都认为应该放弃闹钟,因为闹钟不会照顾睡眠节点,但是我觉得可以灵活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
比如,我现在期望每天自己5:30起床,睡眠时间7.5小时,那么就可以反推自己应该每天晚上22:00睡觉。
在“早起”和“早睡”上,我都可以应用“双闹钟法”提醒自己,“该起床了”、“该睡觉了”,而且也照顾到了睡眠节点,让自己起床之后神清气爽。
以上,就是两本书和两场活动对我早起之路的影响。
如果你也希望获得“人生两季”,抓住上午的高效时间,不妨跟我一样试试上述3个步骤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