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钱极品应运元宝和应感通宝现世襄阳

古钱极品应运元宝和应感通宝现世襄阳

作者: 醉古雅集 | 来源:发表于2019-05-08 09:53 被阅读0次

                    熊新发

          应运元宝,应感通宝同属中国古钱中的五十名珍。

古钱极品应运元宝和应感通宝现世襄阳 古钱极品应运元宝和应感通宝现世襄阳

        宋太宗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农民起义军首领李顺攻克成都,建立大蜀政权,年号应运,铸行“应运元宝”和“应运通宝”。 为历代农民起义军铸币中最早的年号钱。小平光背,隶书旋读,有铜、铁二种。世极罕见。李顺死后,部下又铸应感通宝,存世皆罕。

古钱极品应运元宝和应感通宝现世襄阳 古钱极品应运元宝和应感通宝现世襄阳 古钱极品应运元宝和应感通宝现世襄阳

      2019年,是建国七十周年,也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我进入古稀之年的年头,太平盛世国运昌盛,幸运之神不期而遇!当万物复苏春暖花开之季,我手持以前收藏的宋代好多枚连在一起的同子钱,轻轻地敲击,锈在一起的同子钱一个个散落,这枚深坑绿锈的应感通宝跳进我的眼帘!这可是钱币收感界梦寐以求,为之追寻终生的钱中极品呀!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喜悦之情湧遍全身的每个毛孔。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拿起高倍放大镜仔细研究观察此钱,深坑绿锈,红色结晶斑自然,书法风格古朴,再与钱谱对照,真品无疑!我迅速将此钱照片用微信发给好友收藏家欣赏,很快资深钱币收藏家刘朝金回复评价道:"应感通宝,感觉老,气息古朴。恭喜得宝!"捡漏之乐与人分享仍人间幸事也!

古钱极品应运元宝和应感通宝现世襄阳

      此枚应运元宝前几年出自襄阳汉江,钱体水蚀较重,虽然腐蚀严重,但仍是泉中极品,也是襄阳钱币界的一件幸事。此钱币现在我市另一位钱币爱好者手中。

        应运元宝和应感通宝在民国时期就受到当时古钱收藏的先贤大家们的珍视。早在1939 年四川简阳胡家场出土数千枚铁钱中,就有应运通宝与应感通宝。这些铁钱大多为开元、宋元、太平、淳化小平钱,无淳化以后的钱币。有人将这些钱币运往成都,泉商刁崇和全部收购,从中挑选出广政通宝数枚,应运2 枚,应感一枚。刁氏囤积居奇,迟迟不肯出售。其友人罗希成参谋长从中帮忙,最终使民国时四川钱币收藏大家罗伯昭购得应运通宝2 枚。应感通宝一枚曾为杨介仁所获,后辗转到了罗氏手中。应运完整者一枚,收入《沐园四十泉拓》。1957 年,捐赠北京历史博物馆(国博前身),目前在国博“中国古代钱币”专题陈列中展出。另有一品缺左上角,“运”字独显,这枚钱后来入藏上博。

古钱极品应运元宝和应感通宝现世襄阳

国博藏罗伯昭捐赠应运通宝铁钱钱径2.3 厘米,穿宽0.6 厘米,重3.7 克。(照片由图博提供,拓本采自《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上,第215 页)

古钱极品应运元宝和应感通宝现世襄阳

罗伯昭旧藏应运通宝铁钱拓本钱径2.3厘米,穿宽0.6—0.8厘米,重3 克。 (《中国珍稀钱币》第708页)

1926 年腊月十四,陈吉云自常州至苏州,卖给王荫嘉一枚应感通宝,王氏制拓并记之。十多年后,转归罗伯昭。罗氏在《应感铁钱》一文中,对应感通宝做了考证:“考应感钱各谱列无考品,然其文字尚遗十国风度,而宝字圆贝,又与应运钱同,况有铁钱同时出土四川之铁证,则可断其为李顺铸,毫无疑义。”

1942 年7 月,卢翰屏在《泉币》杂志上刊发自己收藏的一枚应感通宝铜钱拓本,钱内郭距“感”字太近而微损,光背近平。

卢翰屏赠罗伯昭应感通宝铜钱拓本 钱径2.3厘米,穿宽0.7厘米,重3.2克。 (《戴葆庭集拓中外钱币珍品》上,第214页)

卢氏还记述了同好收藏此类钱的经过。起初,戴葆庭获得一品小样,铜色深红,转归他人,有人怀疑为辽钱。当时的钱币大王张叔驯收藏有数枚。后来罗伯昭在汉口得到一枚大样白铜钱,听说已不存。《东亚泉志》以其钱文风格与应运钱相近,定为李顺所铸。不久,卢氏将这枚应感通宝铜钱通过陈亮声,赠予罗伯昭,罗氏一时感愧交集,以所藏中泉三十、丰货及小宝化三品回赠。后来罗氏将这枚应感通宝铜钱捐赠给北京历史博物馆,现在国博“中国古代钱币”专题陈列中展出。该陈列还展出了应运元宝铜钱、应感通宝铁钱各一枚。

古钱极品应运元宝和应感通宝现世襄阳

国博藏应感通宝铁钱拓本钱径2.2厘米,穿宽0.7厘米。 来源同前

上博馆藏应运元宝铜钱,为孙鼎捐赠。另有应感通宝铜钱、应运通宝铁钱各一枚。津博藏应运元宝铜钱一枚。

上博藏孙鼎捐赠应运元宝铜钱拓本 钱径2.3厘米,穿宽0.65厘米,重2.9克。 (《中国珍稀钱币》第707页)

据《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十三《太宗皇帝》记载:淳化五年(994),“正月戊午、己未两日,连陷之…… 李顺入据成都,僭号大蜀王,改元曰应运”。李顺应运年间(994—995)铸造的钱币,有铜、铁两类。应运钱为隶书,旋读,小平钱,有通宝、元宝之分,应感钱仅见通宝。应运元宝与应感通宝之所以被后世藏家所珍爱,因为它们是目前所知我国历史上农民政权铸行最早的钱币,铸造数量较少,流行时间短,流通地域较窄,是难得一见的珍品。抗战暴发后张叔驯逃往美国,抗战胜利后,张叔驯曾于1946年回到上海处理他的账务和财产,一个月后返美,临走时把他最好的古钱(约两千枚)带去了美国。这两千枚古钱是他收藏中的至精品,著名的孤品“大齐通宝”就在其中。在他最后的几年里,张叔驯曾在纽约曼哈顿东57街125号开了一家东方艺术品公司,可是由于健康原因,生意未能很好开展。1948年5月30日,这位中国古钱收藏的冠军,在纽约哥伦比亚长老会医院不幸病逝。

这最好的两千枚古钱现在仍在美国,但是已经易手,在张叔驯去世后由其夫人徐氏出让给了美国一个著名的慈善事业基金会。张叔驯的这批最后的精品,包括孤品“大齐通宝”、“应天元宝”、“中丝元宝”、“应圣元宝”、“咸平元宝”、“天庆元宝”等现在被收藏在美国芝加哥的一个艺术博物馆内。

还有一部分藏品在上海博物馆。张叔驯有个内兄叫徐懋斋,他曾获得过一批张叔驯的钱币珍品。解放后他生活发生困难,他就把这批古钱卖给了上海博物馆。

应感通宝和应运元宝在襄阳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襄阳是进入川陕的必经之道,宋代的汉江宽阔而且风高浪激,再加上自古就有过渡口向汉江中丢"买路钱"求平安的习俗。农民起义军李顺起义建大蜀国长达两年多,其影响已经扩展到襄阳,汉江中出土应运元宝也属情理之中。

      纵观这些珍贵古钱的流通历史,收藏家只是这些珍宝的匆匆过客,国家博物馆才是这些珍宝的最后归宿。应运元宝和应感通宝在襄阳的问世,不但提升了襄阳钱币界的地位,也进一步证明襄阳为七省通瞿,历史遗存丰富,是物华天宝的历史文化名城!!!

2019牟五月八日完稿于襄阳文人会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钱极品应运元宝和应感通宝现世襄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tg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