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职称,是体制内的人难以言说的痛。工龄加各项荣誉积分排名去争取有限的名额,之后上交材料审核,最后是现场答辩。
各项荣誉,心照不宣,既和能力息息相关,又和能力无关,业内人士都懂得。
最近几年来,为了体现公平性,加了现场答辩。确实,答辩,把那些不在一线工作又不努力准备的阶层筛选了下来。
只要答辩过的城市教师,提起答辩,都心有余悸。不是本身有多难,而是心理负担有多重。农村教师,有绿色通道,不受名额限制,今年不行,还有明年,心理包袱甚少,很多时候可以侥幸过关。城市教师,要求高,名额少,得到的都倍加珍惜,只怕一不小心被拒之门外。
答辩分两项,现场微课加当堂提问。大部分教师不怕讲课,经过充分准备,课大都能拿下,怕的是当堂提问,因为你不知道评委老师会问些什么。人们对于未知的事物总是充满恐惧。
我是今年春天参与答辩的,其中的酸甜苦辣记忆犹新,当时为什么没有写出来,是因为太苦了,苦得难以下笔,时过境迁之后,才能在这个冬日的午后,轻松道出。
从上交材料正式答辩,经历了四五个月。原计划是三个月内就可以结束的,因为疫情,拖延了下来,过了个寒假,等春季三月才开始答辩。
先说说准备过程。我任教的是五六年级,需要准备五六年级上下两册的教案,一共四本,共一百课左右。这一百课,每一课都需要精心准备,因为是电脑抽签,你不知道会抽到哪一课。刚换了新教材,六年级教过一遍,五年级上册教了一半,下册还是未教过的,一片空白。教过语文的都知道,教材一换,就得从头开始备课,不像数学,教材换无可换,教上几年,教材就滚瓜烂熟。回顾几年,因为答辩被拒之门外的多数是语文,其他科目较少。
晋级群里的老师们,也互相打听,互通有无。比如,我的一个邻居张老师就给我发了一个状元大课堂的名师教案,教案虽好,但太长了,每一课的思路都不同,是很多名师集体智慧的结晶,网上也有现成的教案设计。
我属于那种比较笨的人,别人现成的饭,总也感觉嚼不烂,非得自己亲自加工不可。
刚开始,我也试着把网上的教案设计拿过来,修修改改,变成自己的,弄了两课,发现既慢又感觉别扭,不是自己生成的东西,用着实在不顺。遂放弃照搬照抄,还是自己琢磨,自己原创。
从五年级上册开始,每一课都精心准备,从教参到状元大课堂,再参考网上教学设计,按自己心目中的思路来设计教学模式。比如,最近几年,流行的是西峡的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有弊,弊端是太死板硬套,程式化太严重,连学生评语都千篇一律。多数评委老师都很反感这种模式,内行都喜欢看门道,精华糟粕一眼便知,唬不了人的。我比较认可刚开始上班时流行的教学模式,按照导入新课、整体感知、局部研读、总结拓展、板书设计的步骤进行,层层深入,点面结合,符合逻辑认知。
课型主要分为现代文和古诗,现代文的模式比较统一,有些环节的套话统一设计,方便记忆;每一课的导语设计,尽量自然流畅,还是要方便记忆。板书设计体现教学思路,精炼而层次分明。古诗,采众家所长,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学习古诗四部曲:解诗题、读古诗、明诗意、悟诗情。
还有的老师喜欢原生态的模式,比如,从第一课时开始,先学习生字,然后分层,概括层意,再一段一段讲解,这大概是我上小学时的模式吧。
这样也可以,因为答辩相当于验明正身,看你是否在一线工作,业务是否熟练,只要合格就行,60分万岁,不是优质课,非得要85分以上才算优秀。
去年秋天,我在一个好友的午托兼职,白天要应付繁重的工作,晚上在灯下备课,一会儿就困倦不堪,治愈了我的失眠。以前,晚上入睡慢,一不小心容易失眠,一忙起来,睡眠不足,经常在困着。晚上精力不济,我就早上早点起床,一般都是四点左右,有时,三点多醒了,就立马起床。早上,万籁俱寂,头脑清明,效率很高。每一课,用便利贴纸写写,粘在课本上。因为字体不佳对手写深恶痛绝的我也不得不沉下心来一字一字慢慢书写。没多久,我的右手中指上就磨出了一个厚厚的趼子,想起了女儿高中时伸出她的右手手指给我看趼子的情景,那都是一笔一划留下的痕迹啊!每天定在桌前五六个小时,坐久了腰酸背痛,写久了手也疼,苦不堪言。
当然,这种忙碌专治失眠抑郁,忙得没有功夫伤春悲秋。买了一个趴趴枕,每天午后,趴在办公桌前睡一个小时,成了我美好的享受。不管是刚喝了咖啡,还是刚喝了茶叶水,我都能安然入睡。到现在还是如此,咖啡对于我来说,只是饮料,根本提不了神,喝了照样能睡着。不像我的同事们,上午喝了茶叶,晚上就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我传授经验,你只管喝,喝多了就不再影响休息。同事们一笑而过,坚持着白开水,白开水我是难以下咽的,除非特别渴,我的包里经常装着茶叶或者咖啡。
经过一个多月紧锣密鼓地准备,第一遍准备完了。后来听前人传授经验,答辩时每人会发一张A4纸,把自己的教案设计写在纸上,可以拿着讲,忘了的话还可以偷看几眼。
我就到文印室要了一些A4纸,心想,我现在可以把每课的教案写在纸上,到时候抽到某一课时,只需要把事先写好的抽出来,免得临场只给15分钟的时间准备,根本就拿不下来,很为自己的主意沾沾自喜。
开始人工书写第二遍,手疼手麻,写了七课,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又听说现场发的A4纸上面像试卷一样有需要填写的个人信息,并不是普通空白的A4纸。
果断放弃,开始打字。我虽比不上专业的打字员,但打字速度比手写快一点儿,还没有那么累。从此以后,我行走都带上笔记本,利用一切闲暇时间,开始把备过的课一课一课打印出来,这个工作轻松了很多。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好在办公室里有空调。
全部打完,我就出了一份,装订起来,每天闲暇十分,一遍一遍阅读。从教二十多年,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过。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终于迎来了答辩时刻。那一天,我放弃了个性另类的民族风服装,换上了一件庄重大方的格子毛呢,里面是露出蕾丝边的毛衣裙,摒弃了绣花布鞋,穿上帆布球鞋,和平时一样近乎韩式裸妆,唇膏颜色淡淡的,看上去清清爽爽,符合一个人民教师的形象。我和邻居张老师一大早一起到明德学校,听着指示,到制定地点开会准备。
好多同行,或焦虑,或烦躁,或胸有成竹,有的利用等待间隙还在孜孜不倦地准备,有的三三两两窃窃私语,相互交流,缓解压力。
今天来协助服务的是团结小学的老师,我们这个准备室的工作人员刚好是同事左的老公,见面打了个招呼。抽签时,很幸运,抽到的是六年级上册第八课,其实这么多课文,六年级上册的最熟悉。下册经历了疫情,课文讲解靠网课,疫情结束返校后只是蜻蜓点水一般带过,对下册实在不熟。五年级下册还没有讲过,一直巴望着千万不要抽到下册。
到了准备室,只有十五分钟时间。快速把第八课的教案设计抽出来,坐在桌前开始奋笔疾书抄写。十五分钟不够用,不要紧,到了答辩教室前还有充分的时间,可以趴在栏杆前继续抄写。不要害怕时间不够用而只抄框架,因为很多时候,只讲三五分钟就会让你停下,大概评委已经准确判断出你是一个合格的一线教师,就会围绕这节课提个简单的问题,让你轻松过关。
最近这些年,心态好已经成了我的标签。像考驾照一样,别看我技术不行,心态超好,每次都能轻松过关,以科一、科二、科三都是100分的成绩顺利毕业,成了驾校校长眼里的榜样学员。连办公室里的薛老师都夸我是学霸型的考生,典型的眼高手低高分低能的选手,我和他同时考驾照,他明明很娴熟,科二硬是考了五次才过,最后一次是吃了速效救心丸才上车的。哈哈,不管干什么,心态都是第一位。只要不慌不忙,大概率都会成功。
该我上场了,先落落大方向评委老师问好,再简单介绍自己,然后就按部就班开始讲课,从导语开始,到整体感知,刚提了问题,不到五分钟,评委就示意我停下,请我自己回答刚提出的问题。回答完毕,评委又问:这个单元的训练主题是什么,你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怎样体现这一主题的?
我的回答是这样的:这个单元的训练主题是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场面描写。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让学生回忆参加过的元旦演出或者六一经典诵读活动,先简略描写场上其他班的整体表现,体现场上热烈的气氛,再重点详细描写自己班的表演场景,这样就能够体现点面结合的手法。
我在回答的时候,是微笑着看着评委老师说的,而评委老师也微笑着点点头,愉快地说,好了,你可以离开了,并示意我擦掉板书。我知道,这一关算是过了。
果然,下午就传来消息,我顺利通过了。我们这一试场的服务人员是团结小学的朱朱老师,也是我的老同事,她告诉我,评委给我打了80多分,在这个考场能够排到第四名。名次不重要,只要顺利过关就行,不辜负我这四五个月的辛苦付出。
回顾答辩历程,让人欢喜让人忧,过程是艰辛的,结果的美好的,其间所付出的每一分努力对个人的成长来说也是有意义的,很多时候,你不逼自己一把,你都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75857/a9e0e4630c6340b0.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