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把酒问月,几度月圆?

把酒问月,几度月圆?

作者: 叶小秋123 | 来源:发表于2023-03-31 17:22 被阅读0次

自古以来望月抒怀,与登高望远一样普遍。月有阴晴圆缺。晶莹明亮却冰凉如水;即使在最亮之时,也有朦胧得阴影。如谜一样的存在,恰恰戳中了人类的死穴。千万年来,每个时代的人都曾对他发出过追问。

有史记载以来,首问者当是屈原,他以《天问》来问天:“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意思是天与地在哪里交会?黄道怎样十二等分?日月天体如何连属?众星在天如何置陈?

李白则这样写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曾经对月感伤、望月怀远的鲜活生命都已化为尘土,唯有那轮月千古如斯。

苏轼对月的追寻,则更接近生命的本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的阴晴圆缺与人的悲欢离合皆不能掌控,但若心怀美好希冀。一切皆有可能。

后人常把辛弃疾与苏轼合称为“苏辛”《人间词话》有云:“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后人也曾云:“魄力之大,苏不如辛;气象之高,辛不逮苏远矣。”因稼轩胸中有真气,故落笔成诗时,那时而缺损、时而圆满的月亮,都与常人眼中的不同。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屈原是学者式的探寻,李白是浪漫式的追溯,苏轼是体味式的期许,而到了辛弃疾笔下,则是天马行空、仰天望月指点江河,借着在愁肠中翻滚的酒意,捧着报国无门的悲愤。稼轩指天而问:被白发欺人奈何?沙漏从不停止,时光永在飞逝,人生能有几度人团圆、梦圆满?从少年到青年。而今已是壮年,终究大志难遂,大业不成。月到中秋分外明。然而一无所有的人,却是分外愁。山河偌大,月华再皎洁似雪,终有照不到的地方。在酒中半醉半醒的词人,口出狂言,他要攀上月亮,将那些婆娑的桂树统统砍到,让人间获得更多的清凉月光。把酒问姮娥,乘风凌太虚,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这岂是常人所有的魄力?金戈铁马,千军万骑,驱逐金人,收复山河,这岂是常人所具有的胸襟?辛弃疾之所以在斑驳历史中,站成一尊不老的的雕塑,也许正是因了让旁人汗颜的执着与胆识。

相关文章

  • 辛弃疾词传(十)

    学习摘要: 把酒问月,几度月圆 后人常把辛弃疾与苏轼并论,合称为“苏辛”,两人虽同属于豪放派,但各有其美,各臻...

  • 中秋月🌝

    十五月圆话中秋, 把酒问月汝何求。 情人天涯与海角, 婵娟千里共自由。

  • 把酒问月

    月,凉如水,如梦,如幻。情,如茶苦涩,如风轻微,却不如一杯酒的醇香,一轮明月...

  • 把酒问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是古代文人墨客最喜欢的描写,也是描写最多的东西。李白更是一位爱好明月的诗人,好似酒和月就...

  • 把酒问月

    把酒问月 唐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

  • 把酒问月

    如诗的青春, 早已幻化成一串串 浅浅的足印, 留下的只有淡淡回忆! 回望走过的路, 星星点点, 深一脚,浅一脚, ...

  • 把酒问月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

  • 把酒问月

    把酒问月: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以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

  • 把酒问月

    良辰欣满月,把盏共君尝。 酒涌身摇摆,风来影短长。 人生何匆促?一问总凄惶。 刚才下竹馬,又早鬓如霜。 昨嘻爷怀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把酒问月,几度月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vh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