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家弗洛姆曾说过:“父母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孩子其实天生就是一张白纸,家长给予什么样的教育,灌输怎样的是非观念、对错观念,孩子就会自己绘出怎样的人生。
孩子的每次犯错,都是他们在探索世界之路的过程。父母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前进的方向是否正确。
当孩子犯错时,急于指责或惩罚,并不会让他真的长记性,他唯一接受到的信息可能是“不要让家长发现自己犯错”。
管教孩子,最难的地方从来不在于管,而在于教,所以当孩子犯错了,你可以这样做:
1.询问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
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
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
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2.了解孩子背后的需求
如果孩子是故意犯错的,那么一定会有背后的动机。比如故意制造噪音,大声哭闹,可能是想让爸爸妈妈多关注他一些。
孩子说谎了,那他八成是觉得说了实话,会受到惩罚,觉得说谎付出的代价比较小。
了解到孩子背后动机,你就能更理解孩子。就像大人之间的相处也一样,如果你知道对方的错误是“有苦衷的”,你会宽容,原谅。
3.给到孩子建议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不要把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拿出来数落孩子,我们最好和孩子就事论事。
犯了错误,有什么补救方法,下次如何避免。摔了一个花瓶,应当怎么办?可以让孩子擦一周地板,或者帮妈妈刷一星期的碗,也可以给几个选择,让孩子选。
美国心理治疗师Jenise Harmon说:若孩子不是主动道歉,这样的认错就没有意义。对孩子有理有据的惩罚,既让孩子懂得了承担责任,又心甘情愿作出弥补。
4.尽量在孩子犯错时进行一次性纠正
孩子所犯错误,一般具有无意性、浅表性、混合性等特点。家长批评,提倡抓苗头、抓初犯,尽量一次到位,这样改正比较容易。初始纠正不力,以后再纠正难度会增大。
5.批评过后要有沟通
不少家长咬定孩子是“知错不改”,对之“屡教不改”怀恨不已,批评不断升级。
家长需要告诉孩子批评的理由,指出错在何处、分析为什么会错,提供改正的具体途径,便于孩子换位思考,真正提高批评实效。
孩子对待错误的方式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你怎么对待错误,孩子也会这样对待错误。
父母在处理错误时勇于承担,孩子一定会学会什么叫担当;父母在面对孩子犯错时能控制好情绪,正确引导,孩子一定会学会在面对不顺心的事时,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为人父母,是一条不断修行不断学习的过程。愿我们,边行边学,在爱里与孩子共成长。也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用正确的方式教会孩子面对错误,为孩子铺好人生之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