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写作•遇见散文读书
读《温一壶月光下酒》,却让我想到黑黑的长廊

读《温一壶月光下酒》,却让我想到黑黑的长廊

作者: 蓝莲听雨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21:46 被阅读65次

    2019年的1月23日,朋友圈里、各类媒体里,都发出这样一个消息: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过世,享年65岁。

    于是,我翻出了先生的书《温一壶月光下酒》,十几年前,同学借了这本书给我,见我喜欢,就送了给我。

    已不记得里面写了什么,但是再次看到书的封面,我竟然想起了曾经走过的那些黑黑的长廊!

    第一条长廊是我的家。

    老家有一座大户人家留下的大宅子,据说解放后由主人捐献给了政府,里面住了二三十户人家,我家是其中之一。那是我爷爷移居此地时买的房子,后来我爸又买了一间,楼上楼下共有两开间,正好是祠堂的位置,整座宅邸的正中间。

    房子是砖木结构,楼板很厚实,梁柱都很粗,而从楼下到达楼上,需要从外面的木楼梯上去,与他人共用。这楼梯边的廊道很黑,即使是在白天,若骤然从阳光下进来,会让人暂时失明。

    那条黑廊很黑,但也很凉快,常有丝丝凉风袭来,若遇到大风天,会觉得阴风阵阵,每每在听过或看过鬼怪故事后,看着这黑廊,都会让我浮想联翩,心惊胆战。

    儿时,父母都忙于生计,我七八岁时,便学会了用柴火烧饭,每日的早饭便由我负责。当天蒙蒙亮的时候,我就起床去楼下的厨房,楼道里没灯。我就带个手电,借着黄晕的手电光,独自走下楼梯,看着黑漆漆的廊道,抖抖索索地打开锁,迅速地开灯、关门,一气呵成!

    记得有一天,意外毫无预兆地降临了!正在我准备开锁的刹那,似乎瞄到地上有个什么东西,我小心地把手电光照向地面,惊恐地发现地上蠕动着一条翠绿色的蛇,脑子一片空白,大惊失色的我迅速地窜回楼梯,一边喊“蛇啊!姆妈,救命——!”

    隔壁的叔叔先听到了,冲出来,抓走了蛇,原来这是他捕来的,装在袋子里,结果蛇溜掉了。

    从此以后,我谈蛇色变,早上下楼梯前,往地上照了又照,才小心翼翼地开锁进门,比林黛玉初进贾府还当心,什么鬼怪的,竟也混不在意了,毕竟那是虚的,蛇可是实实在在的、令人恐怖的生物。

    第二条长廊位于我的中学。

    当年,我的母校设于虞洽卿故居,他曾是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大亨,与蒋介石过从甚密,虽在解放前已过世,本人对相邻照顾颇多,也做过不少利国利民的事,在抗战时期,曾舍出自己的民船去堵塞长江,抵抗小日本,也曾带头捐资买飞机抗日。但毕竟帮得是国民党政府,他的后人陆续离开大陆,后来,就把资产捐赠给政府了。我所读的小学,也是他当年为族人和相邻建造的,村里的孩子都可读书,惠及了很多村民。因此,从小学到高中,我不曾离开过村子半步。

    如今,学校已搬迁新建,故居建筑颇具民国特色,已是文物保护单位。故居有前后三进,相互回廊、长廊相连,当年为学校时,这些房子分别用于师生的宿舍、教室,以及老师的办公室,冬暖夏凉,古朴典雅,极其舒适,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有些长廊是在太黑,又没灯,得抹黑进出。

    我的一位化学老师就住在一条长廊的顶端,那是更黑的一条长廊,密不透风,黑咕隆咚,伸手不见五指。有时有紧急事的话,就得去宿舍找老师,站在入口,我心里就会祭拜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三十周年初中同学聚会时,我们重回故地,然学校已搬走,楼上的部分不对外开放,我站在楼下,竟涌起当年的悲壮来。

    还有第三条长廊,在杭州。

    当时我在杭州求学,有亲戚住在杭州梅花碑的一个大院子里,亲戚的家也在黑黑的长廊的顶端。楼道有灯,但很黑,一般不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很难寻到那开关。

    记得毕业那年,我们和老师从工厂实习返回杭州,车晚点,到达杭州已经深夜。学校管制很严,超过10点进不了宿舍。于是我与老师同学在车站分开后,就冒冒失失地去亲戚家求宿。那时真的冒失,既没有提前知会,又不能临时通知。深夜11点多,我摸摸索索地到了亲戚家的门前,准备敲门时,才想到一个问题:他们在不在家?当时冷汗都出来了,万一没人在家,我咋办办?

    可车已到山前,只能寄希望于必有路了。忘记了黑夜的恐惧,磨蹭了好久,才迟迟疑疑地敲门,好久没有反应,背上冷汗都出来了,豁出去了,我用力地敲门。

    当门打开,灯光照亮通道的时候,我几乎哽咽了,看到睡眼惺忪地表姑,犹如见到了观音菩萨,语无伦次地告诉她,我会杭州晚了,进不了学校宿舍,我得在这里留宿一夜。表姑是很豪爽的人,也没多问,只是笑着说:“肚子饿不饿,可以啃点点心。”接着又笑着说:“你运气好,我们今天刚回家,前两天没在杭州。”真是菩萨保佑啊。

    生命中走过的黑黑的长廊肯定不只这三条,我却独独记得这些。或许这些黑廊记载了我曾经历过的心路历程吧。

    林先生在书的封面上说:

    将月光装在酒壶里

    用文火一起温来喝

    此中有真意

    乃是酒仙的境界

    生命总在更替,面对林先生的死讯,我竟没有半点悲伤,或许因为他的豁达和通透,我觉得与其用悲伤去祭奠,不如在月光下,温一壶酒来,洒向空中,遥祭先生的在天之灵吧!

    读《温一壶月光下酒》,却让我想到黑黑的长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温一壶月光下酒》,却让我想到黑黑的长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fam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