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国古代,有一个著名的词语叫“孟母三迁”。这个词语是有目标指向的,目标是孟母在内心中已经设定好了的,她就是想让儿子孟轲得到浸淫式读书法成长。孟妈妈一次再次三次地换房子,迁移居住地,直至最后迁移定居到了书声朗朗的公办学校旁边学区房。
孟母三迁故事是有源头的,出处来自于古代读书人的启蒙书《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
在相距当代房地产业遥远的两千多年前,人们编造出这样的故事来,和今天的学区房,是扯不上关系的。
站在今天房地产业也逐渐地要萧条的时候,我们用一种独立的思维去看待,分析两千多年前,孟妈妈这种对居住地严苛选择的原因,应该是中心化思维的思想造成的。中心化思维是在生产力不发达时代里,人要集中群居在一起。
人的群居要求造成中心化思维,那么今天的妈妈们,对于居住地的选择相比当年的孟母,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是为什么呢?
二.
谷歌的“地球”App,就做成了个地球仪一样,可以转动,然后停留在某个地方,点击进去后,可以不断地放大,可以像从天空之中一下子俯冲下来,看到地球地表面上的一辆车子的照片。
当然,有时候还可以看到行人,如果是付费账号,估计应该可以看到很清晰的画面,而且是最近的即时的。
一个人没事时候,点击进入“地球”APP,总有一种世界只有这么小,可是看着看着,却又有了世界是那么大的感觉。
世界那么小,特别是在还处愚昧落后生产力不发达的地方,人们对空间的争夺,就让人觉得人的生活有时还真不如一只鸟的自由舒适呢。
世界那么大,特别是科技和数字电子产品,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思维想像,对诗和远方的向往,还有美食以及浪漫的期待,让人觉得活着还真是一件无比美妙的事情。
空间中心的概念,会越来越灵巧,会越来越虚拟,未来的生活变化会不断化解一个个中心。边缘概念会在中心和边缘之间不断作电子碰撞一样的跳动。
三.
居住地,也可以叫做家园。
家园一层含义是身体的居住地,还有一层的含义是精神的居住地。王小波写的《我的精神家园》,是王小波把自己独立的个体精神,放在了当时中国时空的几个维度里,发出自己的声音。
居住地·家园 居住地·家园美国1984年的一部电影,中文翻译为《家园》,写的是美国的乡村里面的生活,让很多人怀忆回忆回想的美国乡村生活,其实也不是真正值得向往的身体的居住地。影片让几位女性不幸的乡村生活表现了人性的恶,在自然美妙乡村里,依然是丑陋的。但影片结尾处,杰克向父亲弗兰克发出了呼声:Daddy let's go home。
人类,不管是怎么活着,不管是处在科技如何发达的时代,我们的身体依然还是动物的身体。我们的身体,需要一个家园;我们的精神,也需要一个家园。我们的精神家园和我们身体家园,最好不要分离得太远。
居住地·家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