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到自然醒,起床洗脸刷牙,一家三口围坐餐桌,一起享用爸爸亲手做的早餐。
餐后,小伙子读书,爸爸继续在自己的兴趣领域——硬件设计与维修里,默默耕耘,乐在其中。
我则趁着天气好,把小伙子的被褥晒在响晴的阳光里,把床单被罩与小伙子昨天换下的校服洗了,晾晒好。
叫上爸爸一起出门,到附近的家具市场买了两张实木凳子,顺路拎了西红柿与山药回来,与早起就化好的排骨一起炖了,再把爸爸之前买的白米豆用五花肉烧了,前者汤鲜肉美,后者豆香软糯,小伙子吃得小肚子溜圆。
换上薄衫,爸爸开车送我们去上课。中途转场的路上,娘俩晒着太阳唠着嗑,悠闲而放松。
娃在教室里上课,我就在外面的街区散散步,看看景,找个座位坐下来读读书,乐得自在。
傍晚,一家三口披着晚霞回家,煮个面条,打个卤,家常的饭菜,一如每天平平常常但有滋有味的日子。
年轻的时候常自问:人生的意义在哪里?虽然总也无法用语言清楚地描绘,但朦朦胧胧中总含着一丝要做点儿什么大事儿,最起码也要是某件重要的事,才好对得起“意义”二字。以至于,在孜孜以求向前追赶的过程中,除此之外的一应事务,那些组合起来被称之为“生活”的事物,都被很自然地甩在身后,并吝啬为之花费的每一分精力。似乎,只有将所有的力气都花在“重要”上,人生才没有虚度,年华才不至于被辜负。
直到,进入了中年,不知是阅历使然,还是年岁渐长带来的心境转变,抑或是两者共同作用下对现实更进一步的认识,总之,是能从追赶的姿态中慢下来,开始将注意力投注到以往不屑于或者不乐意投注的领域,比如内在的丰盈与富足,比如身体的健康,比如一日三餐。
人一慢下来,心就不那么躁了;眼睛不再总盯着功利,心神也就轻松自在了许多;将注意力投注到眼下生活中的点滴,平凡的日子也比遥想中有意义的日子更有色彩与质感。
直到此时,环顾四周,才发现,原来我要寻找的“钻石矿”,其实一直就在我的身边、脚下——所谓“有意义”的人生,说到底,就是善待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把每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都过得有滋有味。
就如今天,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周六,一日再平常不过的三餐,用心去过了,用心去体味了,这就是有意义的一天。
很多个有意义的一天,累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有意义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