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与女神谈上了恋爱,你会发现她吃太饱胃会痛、你不听话打你太用力手会痛、冬天冷风太刺骨你没有呵护脸会痛、跌倒了爬起来你没有亲亲腿会痛、睡前你没说晚安睡不好头会痛、双十一买买买你又不帮忙付账肉会痛、看见你吃兔子大乎兔兔这么可爱怎么能吃心会痛......
此时的你......
你......
一定不是女神太矫情,肯定还有什么别的原因让她如此怕痛。
别说,还真有。
—我是来严谨的聊一聊“疼痛”的分割线—
医生在给不同病人问诊时会遇到各种疼痛症状。一般情况下,疼痛意味着身体受了伤,病人应对疼痛最自然的反应就是保护自己直至康复和疼痛平息。
科学家发现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和反应能力各不相同,他们如何表达疼痛和对各种疼痛治疗的反应也不尽相同。因此医生往往碰到这样的难题:如何有效地治疗每个疼痛病人。
每个人身体健康与否是与心理、环境和遗传因素的复杂交互作用相关的,疼痛也受到同样因素的影响。人体对疼痛敏感与否,归根究底是由TA的基因决定的。精神、生理状态、之前经历的创伤和环境可以调节人体对疼痛的反应。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人体对疼痛的综合感受。
既然提到了基因的决定作用,那是不是所有疼痛相关的基因都是一样的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基因存在变异。
在对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后,科学家了解了组成我们DNA密码的许多基因及它们所在的位置。同时发现在基因中存在着很多小的变异体,它们数目很多,有些已知,有些还未知。
变异体形式各种各样,最常见的叫做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表示DNA独立单元中的单个变异。人类基因组已知将近1000万种SNP,多个SNP“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个体独有的DNA密码,由此可与其他个体进行区别。
比较常见的SNP,学术界中称为变体(Variant);而在人群中低于1%的罕见SNP,叫做突变(Mutation)。
有一些变异则可能与疼痛有关。
越来越多的实验数据表明,数十种基因和变异决定了我们对疼痛敏感度的高低、药物止疼效果的好坏、患慢性疼痛风险高或是低。
这些数据是如何获得的呢?
上世纪中叶,有科学家开始对人的疼痛感兴趣。为了能尽早取得突破,他们主要研究人群中的极端情况——无痛感人群。
刚开始,他们对旅行演出节目《人肉针垫》的演员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他们先天痛感不明显;进入60年代,又有研究陆续报导了一些儿童患有家族遗传性疼痛耐受征。
那个年代,没有先进的技术去挖掘疼痛不敏感背后的因素。而通过现代技术解析看来,这一类型疾病极有可能是由控制传递疼痛信号的单基因发生了特定突变或缺失导致的。
最常见的“祸首”就是SCN9A基因。它若存在一小部分SNP,其所编码的蛋白质通道将不能对疼痛信号进行传递。
可能有部分小伙伴希望自己不会感受到痛,但实际情况却很残忍。无痛感人群必须随时保持警惕,以防出现严重的受伤或者疾病。比如患有心脏病的无痛感人群,犯病时没有胸痛的信号,有可能在被人发现时已经去世了。
基因突变也与超敏感疼痛有关(女神时刻经历的)
比如SCN9A基因的变异不仅与疼痛不敏感相关,也被证实与原发性红斑肢痛症、阵发性极度疼痛障碍具有关联性。在这种情况下,SCN9A的突变会产生更多的疼痛信号。
是不是每个人对疼痛的不同感觉受到基因突变的影响?
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基因会影响人体对疼痛的感知,科学家也在借助新的技术继续发掘相关基因。
还是举回SCN9A基因,它就是控制身体对疼痛反应的主要玩家。玩法就是激活或沉默钠离子通道。当然,疼痛加剧还是减轻取决于个体所携带的突变。
曾有研究估计多达60%的疼痛受到基因的影响,SCN9A基因也被证实在普通人群中发挥着作用。该基因上一种相对常见的SNP(3312G>T),在人群中的出现频率为5%,被证实与术后疼痛的敏感度相关。SCN9A的其他SNP也被发现与骨关节炎、腰椎盘摘除术、胰腺炎等伴随的极度疼痛有关。
随着公众对基因组医学接受度的提高,及精准个人健康管理需求的增加,研究人员正在将目前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基于基因检测的个性化疼痛治疗方案。相信随着研究成果的陆续应用,医生可以更有效的治疗疼痛病人。
回到文章开头假设的场景,现在知道女朋友为何比你怕痛了吗?
本文首发至vx公众号 讯小哥,关注我们,阅读更多好文
网友评论